北京学区房
刚开始学英语那会儿,对这些最日常的东西,反而常常犯迷糊。不像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词,breakfast、lunch、dinner,这些词土得掉渣,却偏偏是我们一天都绕不开的。特别是breakfast,早餐,这玩意儿在中国人心里分量多重啊!它可不仅仅是“打破禁食”那么简单(虽说break和fast组合起来确实是这个意思,但谁吃早餐的时候真想这层意思啊?)。它是清晨第一口热乎气,是出门前那点儿踏实劲儿。可以是街边冒着热气的包子铺,可以是家里电饭煲跳闸的声音,可以是牛奶冲麦片的叮咚响。
但到了英文里,这个词就杵在那儿,光溜溜的。你需要给它填充内容。填充什么呢?最经典的画面大概就是西式的了:eggs,蛋,这玩意儿有多少种吃法啊!Scrambled(炒蛋),fried(煎蛋),boiled(煮蛋),甚至还有那听起来就有点儿“作”的poached(水波蛋)。学到这些词的时候,我脑子里根本没画面感,scrambled?就是一坨黄黄的呗。Poached?听着像要考试。哪有我们自己的煎鸡蛋来得直观、有感情?你一说煎鸡蛋,那吱啦啦的油声儿、蛋白凝固蛋白的边缘微焦,全在脑子里了。可fried egg呢?就是个词,扁平的。
除了蛋,还有toast,烤面包片。这个词本身倒简单,toast。问题是它上面放什么?butter(黄油)是标配,但jam(果酱)还是jelly(也是果酱,但质地不一样,当年快把我绕晕了!)?草莓的strawberry jam,蓝莓的blueberry jam……光是果酱就能列一长串。然后是主食的变体:pancakes(煎饼)和waffles(华夫饼),这俩还得配syrup(糖浆),甜到发齁的感觉。每次看美剧里主角早上起来倒一大滩糖浆,我都替他们牙疼。这些词,pancakes, waffles, syrup...单拎出来没啥,但放在一起,再加上那甜腻腻的画面,就组成了他们早餐的某种典型形象。跟我们的豆浆油条、热干面、肠粉比起来,那词汇系统完全是另一个宇宙。
说到我们自己的早餐,怎么跟老外解释?Youtiao(油条)?Doujiang(豆浆)?Baozi(包子)?这些词直接音译过去,人家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你得解释啊,youtiao is something like fried dough stick. Doujiang is soy milk. Baozi is steamed bun with filling. 看看,多麻烦!我们的一个词,到了英语里,得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去描述。这不光是语言的差异,更是文化的差异。人家的bacon(培根),那煎得焦脆流油的样子,配着sausage(香肠),一股肉食动物的狂欢。我们的早餐呢?更多是粥、面、粉、饼,碳水化合物的温柔拥抱。所以学习bacon和sausage这两个词,不仅仅是记住发音和拼写,还得在你脑子里构建出那种油滋滋、肉乎乎的画面和味道。
学这些词的时候,特别容易搞混。比如cereal(麦片),一大盒一大盒的,倒碗里加milk(牛奶)。听着简单,但cereal有多少种?玉米片corn flakes,燕麦片oatmeal。我以前老分不清oatmeal和porridge(粥),虽然都是糊糊状的,但感觉就是不一样。Porridge听着更像我们煮的粥,暖乎乎的,oatmeal呢,总觉得更像快餐,一股工业味儿。这种词汇自带的气质,是光看字典学不出来的,得在生活里泡。
还有那些饮料:coffee(咖啡),tea(茶),orange juice(橙汁)。Coffee,对很多人来说是启动一天的燃料。它的词本身不复杂,但背后的文化复杂极了:黑咖啡black coffee,加奶加糖的coffee with milk and sugar,各种花式咖啡什么latte、cappuccino……学着学着,感觉不是在学单词,是在学一种生活方式。Tea呢?英文里的tea太笼统了,跟我们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们常说的black tea(红茶),green tea(绿茶),也就这么几种,哪有我们的龙井、普洱、铁观音……所以你看,即使是tea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承载的信息量是完全不对等的。
所以啊,别小看breakfast这一个词,以及围绕它的一堆英文单词。它们不仅仅是发音和拼写,它们是生活片段的缩影,是不同文化晨间光景的速写。学习这些词,不只是记忆,更是一种连接,连接到大洋彼岸那些餐桌上的声音、味道和温度。下次说到breakfast,或者菜单上出现scrambled eggs、bacon、pancakes的时候,别光想着翻译成中文是什么,试试看能不能在大脑里描绘出那个画面,那个场景,那个味道,甚至那种氛围。那才算是真正把这个词,连着它背后的世界,一起装进了脑子里。这过程嘛,有点儿慢,有点儿笨拙,但真实,有烟火气。毕竟,语言最终是要活在生活里的。
别笑我囉嗦,你看,就这么一个破breakfast,扯了这么多。下次说不定能从lunch或者dinner里再扯出个天南海北来。谁知道呢。生活不就是由这些零零碎碎、吃吃喝喝组成的嘛。而语言,就是记录这些零碎的工具。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