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首先登场的,是看着就让人觉得亲切柔软的平假名(ひらがな)。它们圆滚滚的,线条特别流畅,写起来感觉就像在画弯弯的曲线。日语里大部分的原生词汇、那些表达语法功能的助词啦、助动词啦,还有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词尾,统统都是用平假名写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日语的“正楷”,或者说,是最基础、最常见的书写形式。学会了平假名,你至少能读懂一篇简单日文文章的大部分内容了——词汇另说,至少字儿是认识的。
那平假名的发音呢?其实挺规律的,就是那“あいうえお”五个元音打头阵,然后每一行都是一个辅音加上这五个元音组成的音节:か、き、く、け、こ;さ、し、す、せ、そ;た、ち、つ、て、と……以此类推。总共有10行,每行5个,但中间有些空缺或者合并同类项,所以总共也就四十几个基本音。记的时候,别光看形状,嘴巴一定要跟着念!这五个元音的发音啊,看着简单,却是一切的基础。あ (a)就像咱们说“啊”一样,嘴巴张大;い (i)像说“一”,嘴角往后咧;う (u)注意了,可不是中文的“呜”,嘴巴要放松,不要噘起来,听着有点像叹气声里的那个“u”;え (e)像说“哎”,嘴巴扁平;お (o)像说“哦”,嘴巴圆圆的。这五个音发准了,后面的就好办得多。
但别以为就这么简单!清音(せいおん)是基础,但日语里还有变声的!在部分平假名的右上角加两点“¨”,这叫做浊点(だくてん),发出来的音就变成了浊音(だくおん)。比如 か(ka) 加了浊点变成 が(ga),声音就从清脆变成了有点沙哑,像是声带振动起来了;さ(sa)变成 ざ(za),从“丝”变成了“兹”;た(ta)变成 だ(da),从“塔”变成了“哒”;は(ha)变成 ば(ba),从“哈”变成了“巴”。是不是感觉有点像中文拼音里的声母变化?另外还有一种半浊点(はんだくてん),是个小圆圈“°”,只出现在 は 行上,把 は(ha)变成了 ぱ(pa),这个就是发 p 的音,嘴唇闭合再突然张开,像说“趴”一样。这些浊音和半浊音,直接决定了词的意思,发错了可就闹笑话了。
说完了温柔的平假名,再来看看那个长得硬邦邦、棱角分明的片假名(カタカナ)。哎哟喂,第一次见它,真的感觉像在看一堆几何图形,完全没有平假名的那种萌感。但它在日语里作用可大了!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用来写外来语(がいらいご)。那些从英语、法语、德语、中文等等其他语言“借”过来的词,统统用片假名标记。比如 coffee 写成 コーヒー (kōhī),computer 写成 コンピューター (konpyūtā)。还有呢,写拟声拟态词(ぎせいぎたいごう)——就是那些描述声音或状态的词,比如狗叫声 ワンワン (wanwan),雨滴声 シトシト (shitoshito)。有时候,为了强调某个词,日本人也会特意用片假名来写,让你一眼就注意到它,就像咱们写文章加粗或者用不同字体一样。对了,有些人的名字或者公司的名字也会用片假名。可以说,片假名就是日语里那些“非原装”或者需要“特别对待”的词的专用外套。
片假名的发音和对应的平假名是一模一样的,あ就是ア,い就是イ……浊音和半浊音的规则也完全一样。所以学发音的时候,你学平假名那套就行,片假名只是形状不同而已。但问题来了,外来语的发音怎么用有限的五十音来表示呢?这就考验智慧了!他们会想办法用最接近的日语发音去“拼凑”外来词,比如 chocolate (巧克力) 就变成了 チョコレート (chokorēto)。这就导致很多外来语听起来跟原版有点区别,初学者听到一个片假名词,有时候还真反应不过来它是哪个外来词。
除了基本音和浊音,日语发音里还有几个特别重要的点,处理不好也很容易出错。一个是促音(そくおん),就是那个写在字之间的小小的 っ (平假名)或者 ツ (片假名)。它可不是一个独立的发音,而是一个停顿!对,你没听错,就是让发音在这里中断一下下。比如 きって(kitte,邮票),中间那个小 っ 就代表你在き和て之间要有一个短暂的、憋住气一样的停顿,然后再有力地发出 て 的音。如果没有这个促音,说成 きて(kite),意思就变成了“来”或者“穿上”,完全不一样了!这个停顿的时长大概是一个音节那么长,别小看它,它是日语发音的灵魂之一!
另一个容易忽视的是长音(ちょうおん)。日语里的元音,有时候需要拉长来念,这个拉长也是有规则的。一般来说,就是同一个元音连着出现,比如 おかあさん(okāsan,妈妈),あ后面跟了个あ,第一个あ就要拉长。或者有些词里面,相邻的元音虽然不是完全一样的,但发音部位接近,也会形成长音,比如 えいご(eigo,英语),え后面跟了个い,合起来就发长长的“ei”音。在片假名里,长音通常用一个横杠“ー”来表示,比如 メーター(mētā,米/仪表)。长音发不准,同样会影响理解。らーめん(rāmen)是拉面,らめん(ramen)可就不是了!
还有一种组合音,叫做拗音(ようおん)。它们是由 い 段的音(き、し、ち、に、ひ、み、り、ぎ、じ、び、ぴ)后面跟一个小小的 ゃ、ゅ、ょ 组成的。比如 きゃ(kya)、しゅ(shu)、ちょ(cho)。注意了,这可不是两个音拼在一起念,而是一个全新的单音节!きゃ 就像中文的“恰”,しゅ 像中文的“书”或者“许”(舌头位置靠前),ちょ 像中文的“乔”或者“悄”。它们的发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嘴形和舌头位置要到位,不能拆开念成 き-や、し-ゆ、ち-よ。拗音的存在让日语的音节组合变得更丰富。
最后还有一个特别调皮的音,就是那个孤独的 ん(ン)。它既可以发出中文“嗯”或者“n”的鼻音,但它的具体发音会根据后面跟着的辅音而变化!比如在 ば、ま、ぱ 前面,它发 m 音,像 しんぶん(shinbun,报纸),那个 ん 就有点像发“新姆bun”里面的“姆”。在 た、だ、な、ら、ざ、さ、ちゃ、じゃ、に、り 等前面,它发 n 音,像 みんな(minna,大家)。而在 か、が 前面,它发鼻浊音或者有点像 ng 的音,像 えんがわ(engawa,廊下/鱼边)。如果后面什么都不跟或者跟元音,就发一个独立的鼻音。这个音挺微妙的,需要多听多模仿。
你看,虽然日语的五十音图看起来数量不多,好像比英文二十六个字母简单多了,但它涵盖的音节是完整的,而且还有这些浊音、半浊音、促音、长音、拗音以及那个百变怪 ん 的存在,使得它的发音系统还是相当精巧的。刚开始学,最重要的就是把五十音图上的每个音都读准,反复练习,听到就能反应过来对应的假名,看到假名就能准确读出音。这就像盖楼,地基打不好,上面盖多高都会晃。所以,别觉得它枯燥,这可是通往更广阔日语世界的必经之路!加油吧!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