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刚开始,大家学得都挺泛,基础课嘛,法理学啊,讲法律是个什么玩意儿,怎么来的,有啥子用,挺哲学,有时听得云里雾里,感觉离地老远,但又好像是理解法律的“根”。然后是宪法学,国家的根本大法,管最大的事儿,虽然条文不多,但背后的原则和精神,那真是深。中国法律史?听着像考古,但了解历史才能理解现在的法律为啥是这样。这些是入门,给你打个底,让你知道法律这个大厦的地基在哪儿。
可说到具体的“专业方向”,能让你未来吃饭、干活儿的那些细致活儿,那就开始分叉了。
首先,你躲不开的,也最能让你感受到法律力量的——刑法学。这个啊,研究的就是“犯罪”和“刑罚”。什么叫杀人,什么叫盗窃,什么叫贪污,干了坏事怎么罚。想想就觉得挺有劲儿吧?电影里、新闻里,都是它的影子。当年学刑法,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那种逻辑的严密性,犯罪构成要件,层层剥开,抽丝剥茧,找到那个该负责的人;恨的是,妈呀,条文那么多,司法解释那么多,构成要件复杂得能把你绕晕,主观上是故意还是过失?这个行为是不是犯罪的中止?能把人学到头秃。而且,刑法关乎别人的自由甚至生命,学起来、用起来,责任那叫一个大。做刑法律师,得有股子凛然正气,也得有超强的抗压能力。那种站在法庭上,为自由辩护、为正义发声的感觉,肯定特带劲。
跟国家权力打交道,但不是管犯罪,而是管政府怎么管事儿,这个叫行政法学。政府部门的各种决定、审批、处罚,老百姓觉得不服气怎么办?去法院告政府!这叫行政诉讼,用的就是行政法。还有宪法学的深入研究,国家的权力是怎么分工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怎么保障?这块儿理论性强,学起来可能没刑法那么“刺激”,但它管着公权力这头巨兽,让它不乱来,不欺负老百姓,多重要啊!学好了宪行法,去政府部门、法院、检察院、或者做行政法领域的律师,都能找到位置。
接着,来个跟我辈生活、跟柴米油盐酱醋茶、跟票子房子车子最近的——民商法学!这真是法学里的大!大!大!块头,也是人最多的方向。
民法,哎呀,太庞杂了!你租房子的合同、买东西的纠纷、结婚离婚继承、邻居漏水把你家淹了找谁赔、路上被狗咬了……这些全是民法管的事儿。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桩桩件件离不开它。现在《民法典》出来了,厚得像块砖头,涵盖了合同、物权、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等。学民法,就是学怎么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民事法律关系。得有耐心,记忆力要好,还得能处理各种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但同时,也得能处理天价合同、复杂交易。
商法呢,是民法在商业领域的延伸和深化。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票据法……你办个公司、上市、融资、并购,这些都得懂商法。跟钱打交道,跟资本市场打交道。这块儿理论性、专业性都挺强,得对商业模式、财务知识有点概念。做商法律师或公司法务,处理的案子往往金额巨大,影响深远,需要非常精明、细致,而且得能扛事儿。
民商法加起来,几乎是所有法学专业里就业面最广的,去律所做律师、去公司做法务、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去法院……哪儿哪儿都需要。但也正因为人多,竞争异常激烈,而且,学得再好,到了实践中,还是得从头学起,积累经验。
光懂实体法不行,还得懂怎么把这些权利义务变成现实,怎么打官司。这就引出了诉讼法学。怎么立案、怎么取证、怎么开庭、怎么判决、怎么执行……这一整套流程,就是诉讼法管的。有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对应着不同的案件类型。学这个,得背好多程序、规则,看着可能有点枯燥,但程序的正义有时比实体正义更重要!你想啊,就算你有理,程序错了,官司可能就输了。做律师、法官、检察官,诉讼法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必须烂熟于心。当年我们模拟法庭,演得跟真的一样,心惊肉跳的,那才叫体验。
眼睛再往远处看,跨越国界了——国际法学。这个听着就高大上,感觉是处理国家之间、跨国公司之间的大事儿。它又分国际公法(管国家关系的)、国际私法(管涉外民事案件适用哪个国家法律的),还有国际经济法(管国际贸易、投资、WTO规则这些)。学这个,外语能力得非常硬,得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文化。就业方向相对小众,可能去外交部、商务部、国际组织、跨国律所或公司。听起来很酷,但感觉离普通人的生活有点远,而且竞争的都是顶尖人才。
除了上面这些老牌的、大的分类,这些年,社会发展太快了,新问题层出不穷,又催生出好多新的或者更细的专业方向,而且重要性越来越高!
比如,现在谁离得开互联网?离得开手机?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网络侵权、平台责任……这些问题都需要法律来管。于是,网络与数据安全法(或者叫网络法、互联网法)应运而生。这块儿知识更新特别快,得是个永动机,不断学习,而且可能需要懂点技术背景。
创新是趋势,知识产权保护就成了重中之重!知识产权法,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等。学这个,你得对科技、文化、创意产业有了解。现在侵权太容易了,保护原创太难了,所以这块儿特别需要人才。在北上广深,知识产权领域的律师和顾问,那可是香饽饽。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地球都要不开心了,法律得管管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管怎么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这个方向,感觉是带着一份社会责任感去学习和工作的,可能需要跟环保部门、NGO、企业打交道。
咱们打工人,每天跟公司打交道,加班、工资、社保、工伤……这些谁来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这个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也是矛盾纠纷比较多的领域。学这个,能帮你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能帮企业处理好劳资关系。
钱生钱的世界,复杂着呢!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各种金融产品和交易,都得有法律规范着。金融法!这个方向需要对金融市场有相当的了解,跟钱打交道,得特别细致,风险意识要强。
还有,生病了去医院,医疗纠纷怎么办?生命伦理问题怎么看?医事法(或者叫健康法)。这个领域需要懂点医学知识,或者至少能听懂医生在说啥。处理的是病人、医院、医生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生命尊严这种深刻的议题。
更小众的,还有什么海商法(跟海洋运输、船舶有关)、航空法(跟飞机、航运有关)、体育法(管体育赛事、运动员合同啥的)……真是社会生活覆盖到哪儿,法律就延伸到哪儿。
所以啊,问“法学专业有哪些”,其实是在问:法律关注哪些方面?它管哪些事儿?它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本科阶段,可能不会分得这么细,很多学校就是大的法学专业,然后到高年级或者读研再选方向。但你在学的过程中,会慢慢接触到这些领域,慢慢发现自己对哪个更感兴趣,或者更擅长。
选择哪个方向,真得看你的兴趣、你的能力,还有你对未来的期许。是想做个惩奸除恶的刑法斗士?还是想做个处理各种合同纠纷、为企业保驾护航的民商法专家?是想去法院当法官,维护程序正义?还是想去探索那些新兴的、充满挑战的领域,比如网络法或者知识产权法?
法学这东西,学无止境。大学学的,只是冰山一角。入了行,你会发现要学的东西更多更细。而且,各个专业方向之间也不是完全割裂的,做民商法的,可能也要懂点诉讼法;做刑法的,遇到财产犯罪也得了解民法。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支撑的。
所以,别被这琳琅满目的专业方向吓住。它们只是说明,法律这个工具,它管的事儿实在太多了,太重要了。关键在于,找到那个能点燃你好奇心,让你愿意去深挖、去研究的领域。这大概就是法学专业的魅力所在吧?或者,用另一种话说,法学生之所以“苦”,就是因为要学的方向,实在,太太太太多了!但这份苦,也对应着它能触达的广度、深度,和它在社会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