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
0人回答
8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5 11:51:43
188****3100
2025-05-05 11:51:43

别听外面那些人说得轻巧,什么“搞艺术的多浪漫啊”,浪漫?浪漫是交响乐在音乐厅里最后那个宏大的和弦,是舞台上灯光打下来的刹那光华。浪漫不是你为了那个和弦、那束光,在排练厅里抠了八个小时,饿得胃都在抽筋,手指头都快不是自己的了。

我们这儿,学业压力简直是刻在骨子里的。专业课,那是命根子。每周就那么几节,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示范,得嚼碎了咽下去,然后自己在琴房里对着谱子死磕。还有文化课,理论、史学、美学,堆得像山一样。你以为考上了就万事大吉?开玩笑,那只是刚进的漩涡。周围哪个不是从全国各地杀出来的尖子?你稍微一松懈,感觉下一秒就会被淹没。

最怕的是排练。尤其是合奏。一个多声部的东西,每个人手里都是自己那一条线,拧在一起,和谐了,是天籁;不和谐,嘿嘿,那就是灾难。一遍一遍磨,从上午磨到晚上,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脑子里除了音符啥也装不下。有时候真想撂挑子,“不练了!爱咋咋地!”可手还是乖乖地拿起乐器。没办法,这是你的专业精进之路,跪着也得走完。

论文,哦,论文!这个词提起来就一股脑门的汗。写创作的还好,写理论的,那真是掉头发。查资料、做研究、搭框架、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改了又改,导师的一个批语可能让你推倒重来半个月的心血。而且你得写得有深度,得有自己的东西,不能泛泛而谈。那种坐在电脑前,对着空白文档,感觉自己是个废物的时候,太多了。

但也有闪光的时候。比如大师课,那些平日里只在唱片封面上见到的人物,活生生地坐在你面前,听你演奏,给你指导。一句话,可能就点亮了困扰你很久的问题。那种感觉,就像在漆黑的夜里突然看到了一颗星星,知道自己没那么孤独,知道自己追求的并非虚无。

还有演出机会。小型的音乐会,学院里的汇报演出,甚至能争取到参与校外大型演出的机会。站上舞台的那一刻,肾上腺素飙升,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焦虑似乎都消失了。灯光打在你身上,台下是无数双眼睛,你的音乐流淌出来,和听众产生连接。那一刻,你会觉得,值了,一切都值了。

但别忘了,这也是上海的节奏。快,太快了。信息爆炸,各种活动层出不穷,你得时刻保持警惕,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无论是国际交流的项目,还是某个重要的比赛信息。同时,生活成本也高得吓人,尤其对于我们这种收入有限的学生来说,有时候真得精打细算。

我们这个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都是学音乐的,总能找到共同语言。但有时候,那种微妙的竞争关系,又让人觉得有点儿累。每个人都在努力往上爬,有时候表面和和气气,心里可能都在较劲。再加上长时间待在琴房、排练厅,社交圈子变得很窄,孤独感也时常会袭来。尤其是晚上练完琴,一个人走在回去的路上,看着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会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漂浮在空中,有点儿不着地。

我们是追梦人吗?也许是吧。我们心里都有一个关于艺术的理想王国。但现实呢?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就像一团迷雾。去乐团?去学校?做独立音乐人?还是彻底转行?这些都是悬在头顶的问题。有人找到不错的工作,有人还在迷茫。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熠熠生辉的演奏家或作曲家。更多的人,可能只是把这份艺术追求融入到普通的生活里。

但即便如此,即便常常觉得疲惫不堪,即便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我依然觉得,在上海音乐学院读研这段经历,是无可替代的。它磨练了我的技艺,开阔了我的视野,教会了我坚持,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艺术。那些在琴房里流过的汗水,在排练厅里较过的劲,在舞台上体会过的荣耀与紧张,都会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你看,走廊里的灯光还是暖暖的。隔壁琴房的门缝里透出一丝光线,隐约传来钢琴的低语。我知道,那里也有一个和我一样的人,在为心中的声音而努力。我们是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我们是这城市夜晚里,一群还在发光发热的声音。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