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哎呀,说起来简单,不就是那26个字母吗?A到Z,谁不会背?可真要每个音咬准了,读得地道,让老外一听就知道你说的是哪个,这事儿,没那么容易。别看就这么26个小东西,它们可是构建整个英语世界的基石,地基打歪了,上面盖啥都晃悠。
我当年学这玩意儿的时候,可没少在这上面栽跟头。老师课堂上那么一过,刷刷刷,好像都懂了。回家自己一读,得,怎么跟听磁带不一样?那个A,到底是“啊”还是“ei”?E和I,简直是双胞胎,分都分不清。还有那个R,舌头卷啊卷的,怎么就卷不到位呢?
所以啊,别小瞧这26个字母的读音。它不是背一遍字母歌就完事的。字母歌是帮你记住顺序的,真要会“读”,那是另一回事。得一个一个掰开了,揉碎了,去听,去感觉。
先说那几个听起来有点像“ei”的,比如A。这个音,嘴巴得张开一点,感觉气流是从嗓子眼儿里出来的,但结束的时候,嘴型会收一下,有点像中文的“诶”或者“哀”的后半部分。不是平平的“啊”,也不是干巴巴的“A”。它是Ayeeish,或者说A。跟着它一块儿的还有H,发音是Hch,那个“ch”是气音,轻轻的,从喉咙里出来,不是中文的“喝”。很多时候词头它还不发音,贼狡猾。还有J,这个音就硬朗多了,有点像中文“杰”的辅音部分,Jay。以及那个利索的K,Kay,像用钥匙捅锁眼儿,咔哒一下。这几个,核心都是那个“ei”韵母,但开头的辅音完全不同,得听清楚,别糊弄。
再来一大家子,尾音带“ee”的。这个队伍可就壮观了:B, C, D, E, G, P, T, V, Z。你看,九个呢!核心音都是Ee,那个高高亮亮的“衣”音。但关键在于前面的辅音:
Bee:嘴巴闭合再弹开,像个小炸弹。
Cee:注意了,字母读音是“see”,像看东西的“see”,但它在单词里经常发/k/或/s/的音,两套系统,别混。
Dee:舌尖抵上齿龈,弹开,干脆。
Ee:就是那个纯粹的“衣”音,高,不拐弯。
Gee:这个跟C一样有点精分,字母读音是“jee”,但单词里常用的是硬辅音/g/。发“jee”的时候,感觉嘴里有点摩擦。
Pee:跟B类似,但这是清辅音,只有气流冲出,嘴唇也是闭合弹开,但声带不震动。
Tee:舌尖抵上齿龈,弹开,跟Dee类似,但也是清辅音,只有气流。
Vee:这个有意思,上牙轻轻咬下嘴唇,发出声音,声带震动,是带“嗡嗡”声的。
Zee:美国的读法,像蜜蜂嗡嗡叫,滋——!英国那边读“Zed”,不一样,别搞混。这个音,舌尖靠近上齿龈,但留条缝,声带震动,发出连续的摩擦声。
然后是“ai”音兄弟:I和Y。
I:就是那个“ai”,跟中文的“爱”差不多,从前到后,嘴型有个变化。
Y:读“wai”,像“why”,也是个双元音。Y这个字母也挺神,有时候是元音,有时候是辅音,发音也多变,但在字母表里,它就是那个“wai”。
孤独的O,读“ou”,像中文的“欧”或“噢”,嘴巴圆圆的。
再来几个有点弯弯绕的。
U:读“yoo”或者“oo”,看你在哪个国家。美国很多时候是“yoo”,前面有个轻微的辅音感觉。它也是个挺多变的元音字母。
Q:总是跟着U,读“kyoo”。像“丘”的音,但舌头位置不一样。
W:这个名字就长,“double-yoo”。顾名思义,感觉像两个U连起来(虽然发音不像),读的时候嘴巴先圆再咧开,一个挺长的音。
最后,几个独具特色,没啥家族可言的:
F:读“ef”。上牙轻触下嘴唇,吹气,声带不震动。只有气流通过的摩擦声。
L:读“el”。舌尖抵在上齿龈后面,发出声音,尾音有点像中文的“儿”但不卷舌。这个尾音很多人容易吞掉或发不好。
M:读“em”。嘴巴完全闭合,声音从鼻腔出来,有点像“嗯”的那个尾音,带点嗡嗡声。
N:读“en”。舌尖抵上齿龈,声音从鼻腔出来,也带点嗡嗡声,跟M类似,但发音位置不同。
R:读“ar”。这个音是我的老大难。发音的时候,舌头后部抬高,舌尖不碰任何地方,感觉像口腔后部发出的一个低沉的“啊”音,但带卷舌的感觉,又不能真卷死。听着像“儿”但不完全是。得练,对着镜子练,感觉舌头的位置。
S:读“es”。嘴唇微微张开,上下牙齿靠近,舌尖靠近上齿龈,发出“嘶”的摩擦声,像蛇吐信子。
X:读“eks”。这个音结束得很快,先发一个“e”,然后迅速接一个“ks”的音。像急刹车一样,克斯!
光知道每个字母怎么读还不够。重要的是听!找标准的音频,反复听,听那个腔调,听那个气息,听那个尾音。然后模仿,别怕读错,更别怕读得夸张。一开始就是要夸张点,才能找到那个感觉。对着镜子看自己的嘴型舌位,或者录下来听自己的声音,对比原音找差距。
记住,26个字母的读音,是单词发音和拼读的基础。字母名里的音,和它在单词里的音,很多时候是不同的,这是英语发音的第一个坑,但先把字母名音读标准了,耳朵就有了基础的辨识度,对后续学音标、学单词发音有巨大帮助。
别指望一天两天就完全搞定。这是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今天读,明天读,后天再读。偶尔会觉得,咦,今天这个R好像发出点感觉了?或者,那个V的“嗡嗡”声比昨天清晰了!这些小小的进步,就是支撑你继续下去的动力。
总之,认真对待这26个字母的读音,它是最基础的功课,也是最容易被忽略,但又偏偏至关重要的一环。磨刀不误砍柴工,把这26把“刀”磨快了,后面的学习之路会顺畅得多。别怕慢,就怕不开始,或者开始了不认真。来吧,一个一个,慢慢攻克它们!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