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想想那些年,我在英语课本里、阅读文章里碰到它,总是模模糊糊,意思好像懂了,但自己写句子就犯愁。最常见的那个,assist somebody in doing something 或者 assist somebody with something,这俩简直是assist家族里的“当红炸子鸡”。你得琢磨,这个“in doing”强调的是过程,是在“做某件事的过程中”搭把手。比如,隔壁王阿姨搬家,我过去assist her in moving her furniture。重点是我在搬的这个动作里帮了忙。或者,我帮她assist her with the move,这里的with something,那个something通常是个名词,指代具体的事情或方面。感觉上,with更像是在“这件事情上”提供帮助,而in doing更聚焦于具体的行动。当然,有时候这俩能换着用,但语感上还是有微妙区别的。我以前老是用混,老师批改作业时,那红笔画得,哎哟,触目惊心。
还有那个assist (in) doing something,这个厉害了,主语常常不是人。什么意思?就是物或者抽象概念也能“帮助”别人做事。比如,这些新工具,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不会说话,不会主动干活,但它们的存在能极大地assist (in) completing the task efficiently。你看,这里的in doing,就是说这些工具“有助于、促进”提高效率。省略in也行,但带上in感觉更完整、更正式一点,有点像是“在做某事上起到了帮助作用”。我第一次看到这种用法,主语不是人,心里咯噔一下,觉得挺新鲜的。这不就是工具作为一种无声的帮手吗?
再说说assist with something,前面提过跟sb连用。单独出现时,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后面跟的with something,强调的是具体的事物或方面。比如,He will assist with the preparations for the party。他不是帮你具体切菜、吹气球,而是“协助处理准备工作”这整个方面。再比如,This software can assist with data analysis。软件“协助进行数据分析”这件事情。感觉“with”就像一个连接器,把“assist”跟它所“协助”的内容或领域连起来。这个搭配用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分担、支援,把复杂的事情拆解开,你在某个部分搭把手。
比较特别的,assist at something。这个用法,我感觉它的场景感特别强。at后面常常跟着一个地点或者正式场合。比如,The doctor will assist at the operation tomorrow morning。这里的assist at the operation不是说医生帮助手术本身,而是在手术现场提供协助,可能是作为副手、助手之类的角色。再比如,参加一个正式会议或者仪式,你也是作为参与者之一,在场提供某些必要的支持或协助,就可以说assist at the meeting/ceremony。这个“at”,就像一个定点,把“assist”这个动作固定在了某个时间和空间里。这个搭配,听起来就比其他几个要正式、专业一些,不是随随便便搭把手的那种。
还有一个不那么常用,但在特定语境下能看到的,assist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这个嘛,语法书上说有时可以跟in doing替换,但很多母语者或者地道的表达里,assist somebody in doing 更常见,特别是你想强调过程和参与的时候。Assist sb to do感觉更像是一种推动或者促使某人去做某事,强调结果或目的。我个人偏爱用in doing,觉得它更能捕捉到assist那种“从旁协助”的细腻感觉。但这不代表assist sb to do就错了,只是语境和频率的问题。学语言嘛,有时候得感受那种“哪个听起来更顺耳”的微妙。
最后,assist by doing something。这个也很直观,by后面跟的是方式。他通过什么方式来协助你?比如,She assisted me by providing useful information。她是通过提供信息这种方式来帮助我。by doing,就是把“协助”这个笼统的概念,具体化到某一个具体行动上。这种结构,清晰明了,直接告诉你“怎么帮的”。
写到这儿,回想起来,学这些搭配的过程,真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就是死记硬背,assist in doing,assist with,assist at,assist by doing……像念咒语一样。结果呢,一遇到实际语境,脑子就短路。后来是慢慢地,通过大量阅读,多听多看,把这些搭配放到句子、放到活生生的语境里去感受。去看电影,听人物对话;去读小说,看作者怎么描写场景;去刷新闻,看记者怎么遣词造句。这才逐渐体会到,原来assist in doing 真的是那种手把手、肩并肩一起干的感觉;assist with 是那种“这块我来负责”的分工感;assist at 则自带一种“在场见证并提供专业支援”的仪式感。
语言这东西,它是有生命的,它的搭配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的,它们背后承载着使用者约定俗成的习惯和对世界不同侧面的理解。assist 的这些搭配,就像是它伸出的触角,伸向不同的方向,去完成不同类型的“协助”任务。理解了这些触角的“指向性”,也就理解了它们各自的“使命”。
现在再看到assist,我不会再只想到简单的“帮助”了。我会条件反射地去想,它后面是跟着in doing?还是with something?是at某个地点?还是by doing某种方式?脑子里会快速闪过那些熟悉的搭配模式,然后结合语境去判断。这个过程,不是在套公式,而更像是在辨认一位老朋友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装束。哦,今天穿这件衣服,是要去参加正式活动;明天穿那件,是要去户外运动。每种“装束”(搭配)都透露着它的语境信息。
所以啊,学这些固定搭配,光靠背诵清单是远远不够的。得沉浸进去,在真实的语言环境里去捕获它们,去揣摩它们,去感受它们。它们不是孤立的词块,它们是构成句子、表达意义的骨架和血肉。尤其是像assist 这样看似简单,实则有多种“服务模式”的词,它的搭配更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细品、去玩味的。下一次,当你遇到assist时,不妨停下来,看看它后面跟着谁,再想想,在这种特定的搭配下,它究竟在扮演一个怎样的“协助者”角色。这趟语言的旅程,很多乐趣,就在这些细微之处。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