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0人回答
14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4 12:21:56
188****3100
2025-05-04 12:21:56

那地方,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个“系”,不如说是一片场域。磁力极强。你没进去之前,隔着点儿距离看,觉得它高高在上,是殿堂。进去了,才发现它更像个熔炉,把你丢进去,噼里啪啦地炼。你得跟那些古典文字较劲,拗口的句子,考据的繁琐,一个字一个词儿里藏着的千百年历史。头几年,真是读到头秃,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专业,是不是根本不是读中文这块料。尤其当看到隔壁经济法律啊那些专业的同学,学着看似“有用”的知识,而你还在为《诗经》里的一个比兴手法、或者杜甫的一句诗到底该怎么断句挠头时,那种迷茫自我怀疑,真是如影随形。

可慢慢的,就不是这样了。你开始在那片字海里,捞到些不一样的东西。先生们在讲台上,有时是照本宣科,有时却会突然冒出几句石破天惊的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你之前想不通的关节。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不食人间烟火,恰恰相反,他们把一辈子都揉进了这些文字里,揉进了对关怀里。他们会讲白话文运动的波澜壮阔,讲沈从文笔下湘西的人情风景,讲鲁迅彷徨呐喊。这些不是干巴巴的知识点,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留下的痕迹思考

在那儿读书,最宝贵的不是学到了多少具体的知识,而是到了如何去读如何去想。学的不仅是中文,更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敏锐的人。你要学会细读,像个侦探一样在字缝里找东西;要学会质疑,不轻易相信任何现成的结论;更要学会感受,去体会那些文字背后蕴藏的情感精神。有时候,读着读着,会突然就被某个句子击中,眼泪就下来了,或者心里像被投入一块滚烫的石头,激起巨大的波澜。那种瞬间的共鸣震撼,是你在别处很难体验到的。

那些讨论课,真是让人又爱又怕。一群跟你一样,甚至比你更古怪、更聪明、更偏执脑袋凑在一起,为一个词语的用法、一个人物的动机、一个理论的合理性争得面红耳赤。没有人怕丢脸,也没有人轻易认输。就在那一场场唇枪舌剑里,你的思维被不断地磨砺延展、甚至颠覆。你开始看到问题的复杂性,看到真理可能不只有一面。那种智识上的碰撞,是无比刺激过瘾的。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皓首穷经书呆子,有文采飞扬诗人,有一肚子理论评论家胚子,有对现实世界充满关怀行动者。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想法,但因为对中文,对文学,对思想热爱,走到了一起。

当然,也有它的局限问题。有时候会觉得,是不是离现实有点儿远了?那些精致理论,那些深奥学术,在走出象牙塔之后,到底还能不能站得住脚?当年的理想,在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时,会不会显得过于脆弱?这种矛盾挣扎,几乎是每个从那里走出来的人,都会经历的。你身上带着北大中文系烙印,带着那种人文精神的底色,但同时又要在功利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位置。这个过程,一点儿也不轻松,甚至有点痛苦

但是,即便如此,我从未后悔过那段经历。它给了我一双不一样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给了我一颗不那么容易麻木的心,去感受那些细微情感复杂人性;给了我一套思考方法,去穿透那些表象,触及本质。它不是让你变成某个特定的人,而是帮助你,更清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

现在,虽然不常回去了,但每每想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脑海里浮现的,依旧是那个飘着书香带着点儿旧时光充满着思想争论空间。那里有青春困惑,有求知喜悦,有成长的阵痛,更有文字世界纯粹热爱追寻。它像一个,一个基石,一个永远心底发光地方。它不保证你成功,但它让你懂得,什么是值得追求东西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