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师范生见习总结
师范生见习总结
0人回答
5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4 10:58:58
188****3100
2025-05-04 10:58:58

踏进那所中学校门的第一步,心里的弦绷得紧紧的。那可是讲台啊,以前只在下面仰望的地方,现在要站上去,面对一双双,不,是几十双好奇、审视、或许还有点不耐烦的眼睛。见习,这个词听起来多美,带着光环,带着即将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豪情。可现实呢?它像个调皮的孩子,上来就给你一记闷棍,告诉你,理想很丰满,但这里,是泥沙俱下,是鸡飞狗跳,是真刀真枪。

我的指导老师,周老师,一个看着温和,实则眼光犀利得能穿透你灵魂深处的女人。第一次听她讲课,那叫一个行云流水,学生们被她带着跑,思路清晰,课堂氛围活跃得恰到好处。我坐在后面,像个小学生一样记笔记,心里只有两个字:膜拜。然后轮到我,第一个四十分钟,简直是灾难。精心准备的导入,学生没什么反应;设计好的互动环节,冷场;讲着讲着,发现有个男生在下面玩手指,有个女生在发呆……粉笔灰在阳光下飞舞,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也像那粉笔灰,轻飘飘,随时会被一阵风吹散,毫无分量。下了课,周老师没说什么重话,只递给我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建议:语速快了,眼神交流不够,板书位置不好,问题设计太难……每一个字都像一根针,扎得我脸颊发烫。原来,备课做得再足,上了课堂,依然是另一种考验。不是把知识点摆出来就行,是怎么让这些知识活起来,跳进孩子们脑子里,甚至心坎里。

学生,啊,这是个说不完的话题。他们是我的镜子,也是我的老师。有的像小太阳,永远精力充沛,积极举手,眼睛里闪着光;有的像小蜗牛,慢吞吞,躲在自己的壳里,怎么引都不出来;有的古灵精怪,提出的问题能让你哭笑不得,比如“老师,学这个将来能找到好工作吗?”;有的沉默不语,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愁什么。有个叫小宇的男生,课堂上总是低着头,写字慢,回答问题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我私下找他聊了几次,慢慢发现他不是内向,是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有一次讲到一篇描写小草的文章,我顺嘴说了一句“小草虽然平凡,但生命力很顽强啊”,没想到他突然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后来他交上来的周记,写的就是他在阳台上种的绿萝,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小心翼翼的生机。那一刻,心里有什么东西轻轻触动了一下,原来,教育不只是知识的灌输,更是生命对生命的温暖和唤醒。

批改作业,以前以为只是打勾画叉写评语,真上手才知道,那是体力活,更是眼力活和心理活。堆积如山的本子,各种字迹,各种错误,各种“天才”的答案。你得耐着性子,从一个个错误里找出学生困惑的点,从一两句评语里传递出你的鼓励和期望。尤其是周记,孩子们写得五花八门,烦恼、快乐、小心思,甚至对老师的吐槽。你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鲜活的他们,有时会心一笑,有时会眉头紧锁。这份责任,比想象中要重得多。

挑战无处不在。第一次遇到学生打架,完全蒙了,手足无措,还是班主任老师过来,三言两语就化解了危机。第一次有学生哭,不知道怎么安慰,只会干巴巴地说“别哭别哭”,结果越哭越大声。还有家长会,虽然只是旁听,但能感受到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和焦虑,那种无形的压力,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老师”这个身份连接着多少家庭的希望。备课到深夜,对着参考书、教案冥思苦想,头发掉了不少,黑眼圈越来越重,有时会想,我真的适合吃这碗饭吗?那些突如其来的状况,那些难以预料的反应,像一场场小型的“教师资格考试”,没有标准答案,全靠临场发挥和日积月累的经验。

但这一个月,不是只有挫败和辛苦。也有成长,点滴而扎实。开始懂得观察学生,从他们的眼神、动作、课堂表现捕捉信息;开始调整自己的语速、语调,学着用更生动的方式去讲课;开始明白,纪律不是靠吼,而是靠课堂内容的吸引力和规则的建立;开始体谅老师们的辛劳,他们每天面对几十个孩子,处理无数琐碎的事情,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是用生命在影响生命。周老师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更是那种对待教育的热爱和耐心,那种永远相信学生、相信教育的力量的信念。她告诉我,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发芽的时间不一样,开出的花也不一样,我们要做的,是提供阳光雨露,是等待。

见习的后期,我尝试着放下了最初的紧张和小心翼翼,多了一份从容,也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喜欢。喜欢早上走进校园,听见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喜欢课间在走廊里被学生围住问问题,或者只是分享一点小秘密;喜欢看他们在操场上奔跑,充满活力。那些瞬间,是如此的真实,如此有生命力

见习期结束那天,心里很复杂。有终于可以好好休息的放松,也有对这个朝夕相处了一个月的校园、班级、学生的深深不舍。他们送了我一些小礼物,一张张写满稚嫩祝福的卡片,有说“老师你讲课很有趣”,有说“老师你笑起来很好看”,有说“老师下次再来看我们吗?”。拿着那些卡片,眼眶有点湿润。原来我这个磕磕绊绊的“新手”,在孩子们心里也留下了一点点印记。

理想现实在这里交织碰撞。教育的道路没有捷径,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热情,更需要耐心和专业。它不是在制造标准化产品,而是在呵护一个个独特的生命。这次见习,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它不是光鲜亮丽的舞台,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耕耘,是琐碎,是重复,但也是充满惊喜和感动的旅程。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教育是一门艺术,我只是个刚拿起画笔的学徒。但至少,我已经蘸上了颜料,准备开始描绘属于我的那一笔了。未来的路还长,但心里的那份对教育的敬畏和向往,却变得更加清晰和坚定。谢谢这段见习时光,它让我成长,让我触摸到了教育的本质,也让我更加确定,这或许就是我想要走下去的路。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