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这几个字儿,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更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建议,它是写在财务管理最基础的教科书里的,是刻在所有懂行人心里的铁律,是一道必须死守的红线!可偏偏就有那么多老板、那么多管理者,把这事儿当耳旁风,觉得是小题大做,觉得是老一套,觉得是财务人员为了“找事儿”或“偷懒”编出来的名堂。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想拎着他们的衣领子,晃晃他们的脑袋,让他们清醒清醒:你们知不知道,这几个字儿背后,是多少血淋淋的教训,是多少企业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儿付诸东流的代价?!
你想啊,出纳是干嘛的?简而言之,就是管钱的!企业的资金,无论是收进来的现金、银行存款,还是付出去的款项、开出去的票据,大头儿都得经过出纳的手。这个岗位,可以说是企业资金流动的第一道关卡,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钱这个东西,太诱人了,经手的人多了,管得不严了,总会有人动歪脑筋。
所以,财务管理里有个最最基本的原则,叫做不相容职务分离。这原则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把那些可能产生舞弊或错误风险的职务,分摊到不同的人身上。比如,管钱的不能管账,管账的不能管物,管物的不能管钱,审批的不能执行,执行的不能记录……等等等等,把那些可能联手作恶或者单人就能为所欲为的环节,硬生生给拆开,像装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火墙。
而“出纳不得兼任”,就是这防火墙里,最重要也最显眼的一道。出纳掌握着企业的资金,要是他再兼任了会计的职责,那就是既管钱又管账。想想看,钱进了多少,出了多少,账上怎么记,他一个人说了算。账和钱对不上?太简单了!他完全可以通过做假账来平掉资金上的缺口,把挪用、侵占或者贪污的痕迹给抹平。这就好像你家的保险箱,钥匙在他手里,账本也在他手里,谁知道里面到底还有多少东西?出了事,查都没法儿查!
再比如,出纳兼任保管员。一边管着钱,一边管着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这些实物。那他完全可以在卖掉一部分实物后,不把钱交公,或者虚报损耗,然后利用出纳的便利把这笔钱“洗白”。钱没了,货也少了,你问他,他一套说辞,再给你看一下“完美”的账,你能看出什么端倪?
更要命的是,有些公司会让出纳兼任审批,或者参与到采购、销售等业务环节中去。这简直就是把风险敞开了大门往里放!出纳如果能审批付款,那他给自己批一笔款,甚至跟外部供应商勾结,虚构业务套取资金,简直易如反掌。如果他参与采购,那他就有机会收取回扣,然后利用出纳的身份,给这笔不干净的钱找个合法的“出口”。这哪儿是省人力,这分明是把定时炸弹安在了自己眼皮子底下!
我知道,很多小企业老板可能会抱怨人手不够,觉得请两个人干一个人的活儿是浪费成本。他们觉得出纳的工作“不饱和”,兼任其他岗位能“提高效率”。呵呵,每次听到这话,我心都凉半截。这哪里是提高效率啊,这是在玩儿火!眼前的这点儿“效率”和“成本”,跟一旦出事儿带来的巨大损失比起来,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真出了事儿,轻则资金被盗用、账务一塌糊涂、税务风险缠身,重则企业现金流断裂、信誉扫地,甚至破产倒闭。那时候,你省下来的那点儿人力成本,够赔的吗?
而且,你以为让出纳兼任就能真的提高效率吗?出纳的工作,看着简单,实则繁琐、细致。每天跑银行,收付款,核对余额,保管现金,开票,等等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错,都可能导致资金上的麻烦。再让他分心去管账、管物、跑腿,他的精力会被严重分散。出错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本来一个人能做好的事儿,现在两个人一起做可能都做不好,这不是效率,这是添乱!账对不上,钱老是少,票据保管混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日积月累,就是一笔糊涂账,就是隐藏在水面下的巨大冰山。等你发现不对劲儿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问题已经积重难返。
更别提,这也不是企业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规矩,它是写进《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里的硬性要求!国家明文规定了,会计人员(包括出纳)在企业内部的任职,必须符合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违反了,被查出来,那可不是罚款这么简单,可能面临的是更严重的法律责任。老板要担责,财务负责人要担责,甚至直接操作的人也要担责。为了省那么点儿钱,把企业和自己都置于法律风险之下,这到底图什么?
所以,当有人在我面前提起“出纳兼任”这事儿,我心里的第一反应不是“怎么省钱”,而是“这企业怕是离乱套不远了”。一个连最基本的财务内控原则都不遵守的企业,它的管理能好到哪儿去?这不仅仅是财务问题,它折射出来的是企业对风险的无知,对合规的漠视,甚至是对诚信的轻视。连自己的钱袋子都管不好,还谈什么做大做强?
我知道,总有人会说,“我们小公司,没那么多讲究”。可恰恰是小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弱,一旦出事,打击是致命的。而且,财务管理这种事儿,就像盖房子打地基,地基歪了,房子早晚得塌。规范的财务流程,合理的岗位设置,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不相容职务分离,尤其是出纳不得兼任,这是地基里的钢筋,是保证结构的稳固和安全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一环。
别再心存侥幸了!别再觉得那是陈词滥调或者条条框框了!请把“出纳人员不得兼任”这几个字刻在心上,这不是为了约束谁,也不是为了增加成本,它是为了保护企业的资金安全,是为了防范潜在的风险,是为了让企业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别让一时的糊涂或者贪小便宜,成为日后追悔莫及的祸根。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