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做手术的英文
做手术的英文
0人回答
14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3 11:41:01
188****3100
2025-05-03 11:41:01

我永远记得那次,人在外面,突发状况,医生一脸严肃地看着我,噼里啪啦说了一堆。我的英文吧,平时点个餐、问个路啥的没问题,甚至开个玩笑也能应付两句,可一涉及这病、这治,立马歇菜。医生用了 diagnosis 这个词,诊断。然后说 severe,严重。再然后,重点来了,"We need to schedule an oper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手术。Operation。当时脑子轰的一下,不是因为疼痛,是因为这个词,还有随之而来的,完全听不懂的各种解释。什么叫 minimally invasive?什么是 general anesthesialocal anesthesia 又是什么鬼? 脑子里一团浆糊,感觉自己像个聋子。

医生很有耐心,努力用简单的词汇解释,还画图。指着图说,这里,我们要做一个 incision,切口。然后 remove 这个东西。可能需要 stitches,缝合。妈呀,每一个词都像冰碴子往身上扔。Removal?Stitches?听着就疼。他问我有没有问题,我能有啥问题? 问题就是啥都没听懂!那种无助感,真不是盖的。你想问清楚风险,问清楚恢复期,问清楚 complications (并发症),可你连最基本的问题都组织不出来,或者听不懂对方的回答。只能拼命点头,心里祈祷别把我卖了。

签那个 consent form (知情同意书) 的时候,手都在抖。密密麻麻的英文,条款,风险说明。医生指着说,你看,这里写了可能的 bleeding (出血),可能的 infection (感染),万一最坏的情况,还有什么什么风险... 天啊,这些词平时谁会去背? Hemorrhage (大出血)? Septicemia (败血症)? 感觉每签一个字,就离鬼门关近一步,而且是稀里糊涂地近一步。那种命悬一线,却对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信息一无所知的滋味,太可怕了。

进了医院,各种流程,各种问询。护士问你有没有 allergies (过敏史),有没有长期服用的 medication (药物)。交代你术前要 fast (禁食),要清洁。这些词,allergies,medication,fasting,虽然相对常见,但在那种高度紧张和虚弱的状态下,脑子根本转不过来。你生怕自己听错了,漏掉了什么关键信息,影响了手术,影响了安全。

被推进 operating room (手术室) 前的那段路,真的漫长。冰冷。进去后,看到各种仪器,绿色的帘子。麻醉师过来跟你说话,解释要给你打 anesthesia。让你深呼吸。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醒过来的时候,是在 recovery room (恢复室)。浑身又冷又疼。耳边是各种仪器的滴滴声。护士过来问,"How is your pain level?" (你的疼痛程度是几分?) pain level 这个词,一辈子都不会忘。还有问你有没有 nausea (恶心)。渴不渴,冷不冷。每一个简单的问句,在那一刻都显得无比重要,而你虚弱得连回答都费劲。

术后,每天医生和护士都会来查房。问你感觉怎么样,伤口疼不疼,有没有 fever (发烧),有没有 swelling (肿胀)。检查你的 wound (伤口),看看 dressing (敷料) 怎么样,有没有 drainage (引流液)。有时候还需要换 dressing,拆 stitches (拆线)。这些词,wound,dressing,stitches,慢慢就成了你每天生活的中心词汇。你开始主动去了解,去问。比如,"When can I get the stitches out?" (我什么时候可以拆线?) "Is this swelling normal?" (这种肿胀正常吗?) 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掌握这些词汇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自保,为了更好地康复。

出院的时候,医生会给一张长长的 discharge summary (出院小结)。上面写满了你的 diagnosis (诊断),做的 procedure (手术过程),术后的 medication (药物),以及 follow-up appointment (复诊) 的时间。每一个词都马虎不得。哪个药一天吃几次,每次吃多少,复诊是在哪个科室,找哪个医生,几月几号几点,全在上面。如果看不懂,回去吃错了药,或者错过了复诊,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说,“做手术的英文”这事儿,绝不只是 learn medical terms 这么简单。它是一种 survival skill (生存技能)。它关系到你在最脆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否有效沟通,能否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否参与到治疗的决策中去。它让你从一个完全被动的、任人摆布的病人,变成一个至少能理解、能配合、能为自己争取最佳结果的个体。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哎呀,我又不经常出国,哪儿需要知道这些? 可意外这东西,谁说得准呢? 万一呢? 退一步说,即使不在国外,国内现在国际医院也多了,或者需要和外籍医生沟通,这些词汇迟早可能派上用场。更何况,了解这些,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医学科普,不是吗?

别等需要用的时候才抓瞎。那些看起来冰冷的医学词汇,背后连着的是你的健康,你的生命。下次看到什么 cardiac (心脏的),neurological (神经的),vascular (血管的),fracture (骨折),tumor (肿瘤) 这些词,别绕道走。花点时间去了解了解。知道得越多,面对突发情况时,心里就越有底气。至少,不会像我当时那样,像个无头苍蝇,只能靠比划和蒙,把自己的命悬在那句完全听不懂的英文上。想想都后怕。所以,做手术的英文? 重要! 太重要了! 真心建议,哪怕是了解一些最最基础的,能描述症状的,能听懂医生大概意思的,都是给自己买了一份宝贵的保险。别不当回事。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