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福建省师范大学
福建省师范大学
0人回答
16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3 11:17:42
188****3100
2025-05-03 11:17:42

你就走在那条去往老图书馆的小路上试试,两边全是高大的榕树,气根像无数条老人家的胡须,密密麻麻地垂下来,有的甚至扎进了土里。抬头看,树冠巨大得能遮住半边天,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地上是斑驳的光影。空气里永远弥漫着一种南方特有的湿气,尤其是梅雨季节,黏糊糊的,但又混着泥土、树叶,还有教学楼里隐约飘来的粉笔灰味道。这种混合的味道,闻过一次,估计一辈子都忘不掉。

那些红砖楼啊,是真的老了,砖块显出岁月浸染的暗沉,墙壁上甚至有些地方爬满了藤蔓。窗户是木头的,刷着绿漆,有些地方漆都掉了,露出里面的木头纹理。你看那些窗,那些门,好像随时能走出来一个穿着中山装、拿着书本的老先生。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带着强烈的历史感,那种感觉不是书上写的“历史悠久”,而是实实在在能摸到、闻到、感受到的旧时光。仓山校区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太多人的青春。它不太大,走几步就到了头,但每一寸土地都像是被反复踩踏、被记忆灌溉过似的,特别厚重。

后来有了旗山校区,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一个字,大。两个字,新。楼高高的,路宽宽的,湖是新挖的,建筑风格现代得多了。刚搬过去那会儿,很多人都不习惯,感觉像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空旷,漂亮,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仓山的烟火气,那种挤在一起的热闹劲儿,在旗山一下子被稀释了。但旗山有旗山的好,设备新,宿舍条件甩老校区几条街,教室宽敞明亮,图书馆大得像个宫殿。在那里,你会有另一种感觉,那种更青春、更朝气蓬勃的感觉。傍晚在人工湖边散步,看着水波荡漾,远处是若隐若现的旗山山影,也是挺美的。两个校区,就像一个人的童年和青年,都重要,但气质完全不同。

说到底,它是福建师范大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噢,师范啊,是不是都是学师范的?”没错,教育是它的根,它的底色。师范类专业一直是它的招牌。那些教育学院、心理学院的老师,很多都是教育界的大家,他们的课,真的能让你对“育人”这件事产生敬畏感。但它又远不止于此。它的人文学科,尤其是文学院、历史学院,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很有分量。物理、化学、计算机这些理工科也在默默发展,培养了不少厉害的人。所以它不是一个“只会培养老师”的学校,它是一个有着深厚人文底蕴,同时各学科都在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里你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质,不像纯理工科学校那么“硬”,也不像某些文科院校那么“飘”,它有自己的节奏和味道。

在福师大那些年,日子过得挺慢的,又好像飞快。食堂永远是学生吐槽和怀念的焦点,哪个窗口的菜好吃,哪个食堂又涨价了。夏天晚上,图书馆里永远是人满为患,走廊里都能看到抱着书默默背诵的。傍晚去操场跑步,看着夕阳把天空染成各种颜色,觉得日子就该这么过。那时候的烦恼,现在看来都带着点傻气,可那就是青春啊,全部摊开在福师大的校园里。你可能为了一个考试焦头烂额,可能为了一个社团活动奔波忙碌,可能为了毕业设计熬夜通宵,也可能就只是和朋友在树下坐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看天色一点点暗下去。

福师大就在福州,安安静静的,不太高调。它和这座城市,和福建这片土地,是紧密相连的。它培养了福建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学者、公务员、各行各业的人。它带着福建人那种特有的务实、温和、不张扬的气质,也反过来影响着福建。它不是那种一说出来就让人觉得高不可攀的名校,但它是福建人自己心里的,很有分量的一所大学。它像家里的老物件,平时可能不会总挂在嘴边,但知道它就在那里,心里就觉得踏实。

对我来说,福建师范大学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招牌。它是那棵老榕树的气根,是那栋红砖楼的爬山虎,是夏天傍晚湿润的空气,是图书馆里旧书的香味,是食堂里热气腾腾的饭菜,是操场上肆意奔跑的身影。它是我的一部分,是我记忆里永远带着湿漉漉南方味道的,一段无法复制的时光。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