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你们是不是一看到i和s,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那个“丝”的声音?毕竟s不是经常发/s/的音嘛。所以,“is”就想当然地读成“衣丝”—— /ɪs/。小时候,或者刚接触英语那会儿,我就是这么读的,或者听不少人这么读。规规矩矩,每个字母好像都尽力发出了它的声音。结果呢?一听老外说,诶?不对啊。怎么听着像个小小的“衣资”?那个s的音,怎么带着点嗡嗡的震动?像个小蜜蜂藏在词尾。
问题就在这儿了!这个s啊,在is这个词里,它不发/s/的清辅音,它发的是/z/的浊辅音。想想蜜蜂飞的声音,“zzzz”,对,就是那个音。所以is的标准发音是 /ɪz/。前面那个/ɪ/就是“衣”那个短音,很快,像吞了一半。关键是后面那个/z/!声带要振动,跟/s/那个单纯的“嘘”气流声不一样。你把手指放在喉咙上,发/s/试试,再发/z/试试,区别是不是一下就出来了?发/z/的时候,喉咙会感觉到明显的振动。
为啥是/z/不是/s/呢?语言学家会给你讲一堆发音规则,什么清辅音后加s发/s/,浊辅音和元音后加s发/z/,但对于咱使用者来说,有时候记住特定的词更直接。is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跟在它后面的那个s,因为它前面的i是个元音(虽然是短元音),所以s就浊化了,变成了/z/。不是孤例哦,想想has,想想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后面的s(比如goes, does, plays),很多时候,这个看起来像/s/的字母,其实都发的是/z/的音。记住,is,它的尾巴是带电的,是振动的,是/z/!
但光知道音标是/ɪz/还不够,这只是这个词“孤零零”站着时候的样子。英语是活的嘛,它在语流里跑,跟前后的词挤眉弄眼,互相影响。is这个词,它太常用了,而且它的语法功能决定了它通常不是句子里的“重点”,不是需要你用力、大声去读的词。它是个弱读词。这意味着在正常的、自然的语流中,那个/ɪ/的音可能还会被弱化得更厉害,甚至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模糊的元音,或者跟前面的词连读连到几乎听不出来。
比如,“This is a book.” 要是你每个词都使劲儿读,“This /ðɪs/ is /ɪz/ a /eɪ/ book /bʊk/.” 听着多累啊,多别扭啊!自然的读法是啥?“This's a book.” 或者“Thisisa book.” 那个is的/ɪz/经常就跟前面的词尾巴连读到一块儿了,甚至那个/ɪ/都快没了,只剩一个/z/或者/əz/(弱读元音加z),然后快速滑到后面的a。所以你听native speaker说话, часто (这是俄语串进来了,哈哈,说明思维有点跳跃),经常听见的是“This-za book”或者“Thees-is-a book”,中间那个is处理得非常轻盈,仿佛不存在,但那个/z/的浊音痕迹还在,它是跟前面词粘在一起的。
想想看,“He is happy.” 自然的说法是“He's happy.” 对吧?这里的's其实就是is的缩写。发音呢?/hiz/。那个s,还是/z/的音。所以,不管是完整的is,还是缩写的's,跟在浊辅音或元音后面的时候,那个s的发音就倾向于变成/z/。这是个非常非常实用的发音规律!掌握了它,你不光能读对is,还能读对goes, does, plays, runs, sings... 很多词。
但为什么很多初学者就是爱读成/ɪs/呢?我觉得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大脑太容易被字母欺骗了。看到s,自然反应就是/s/。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过度谨慎,怕读错,就把每个音都“独立”发出来,结果反而失去了语流的自然。英语很多时候是靠连读、弱读来形成它特有的节奏和旋律的,is这种常用词,就是弱读和连读的常客。你得让它在句子里“溜”起来,而不是“站”在那里。
我记得以前有个同学,读什么都是“单字清晰”,字正腔圆得像是对着字典念。读到“She is a teacher”,他读得像“希/ʃiː/ 衣丝/ɪs/ 爱/eɪ/ 踢车/tiːtʃər/”。每个音都对得上音标,但组合起来就是怪怪的。后来慢慢听得多,模仿得多,他才发现,哦,原来is在这里是要弱读,要跟she的尾巴连起来,甚至跟a也要连,“She's-a...”。那个发音,那个感觉,一下子就自然多了,句子也流畅了。
所以说,“is怎么读英语”这个问题,答案不仅仅是告诉你它的音标是/ɪz/。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在实际使用中,在语流里,它经常以弱读的形式出现,它的尾巴那个/z/音会跟前面的词连读,形成一种顺滑的感觉。要读对它,光看字母、光看音标表皮不够,得去听,去感受它在句子里的节奏和位置。
这就像炒菜,你知道各种调料的名字和味道,但怎么搭配,什么时候放,火候大小,这都需要实践和感觉。is的发音也是,知道它是/ɪz/是第一步,知道它在句子里往往弱读、连读是第二步,真正能在交流中自然地把它融入语流,发出那个轻巧而准确的/z/,那才是真正掌握了。
别怕开始的时候读得不够自然,或者有时候还是会溜回“衣丝”的旧习惯。语言学习就是个反复纠正、不断模仿的过程。多听,多观察,特别注意那些连接词、功能词是怎么被“一带而过”的。is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下次再遇到它,脑子里别光想着i和s这两个字母了,想想那个小蜜蜂的“嗡嗡”声,想想它怎么跟前面的词“抱”在一起,轻轻滑过舌尖。发音这回事儿,很多时候靠的不是眼睛看的字母,而是耳朵听到的声音,以及嘴巴模仿出来的那个感觉。所以,听!大声说!去感受那个/ɪz/,那个弱读的/ɪz/,那个跟前面的词连读的/z/!那才是is在英语里,自然、真实的样子。它不只是两个字母一个读音,它是英语语流里一个灵活跳跃的小音符。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