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日本数学难还是中国难
日本数学难还是中国难
0人回答
9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2 11:58:14
188****3100
2025-05-02 11:58:14

中国数学,打小儿给我的感觉就是,扎实到可怕。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盖楼,地基挖得那叫一个深,钢筋水泥往里填,密度大得惊人。从小学开始,什么鸡兔同笼啊,追及相遇啊,方程不等式啊,那题海战术,简直是刻进骨子里的记忆。一个知识点,给你变着法儿地考,从顺流逆流到工程问题,万变不离其宗,但就是能绕晕你。特别是到了初高中,那个计算量啊,跟不要钱似的。一道题能让你算半页纸,数字大得离谱,稍不留神,一个加减乘除错了,全盘皆输。那种对基本功的要求,严苛到令人窒息。不是说它不讲究思路,但很多时候,有了思路,你还得有那份耐心精确度去把它一步一步算出来。考试呢?更是把这种“难”推向了极致。中考、高考,数学的分量重得压死人。那种题型,压轴题,拿出来能让一堆人抓耳挠腮。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点的掌握,更是你在高压之下,能不能快速反应,能不能在复杂的条件中抽丝剥茧,能不能扛住巨大的计算压力不出错。那种竞争环境,逼着你把速度和准确度练到非人的地步。所以,我觉得中国数学的“难”,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它的广度深度(在某个层面),以及最重要的,它对解题技巧计算能力考试应变的极致追求上。它像是一场精密的体能训练,要求你反应快、力量足、耐力好,还得精准。

再看看日本数学,给我的感觉呢,就有点儿不一样了。他们的数学,不能说不扎实,但那种扎实的方式,或者说,难的侧重点,跟咱们这儿不太一样。你去看他们的教材,或者一些公开的题目,会发现,计算量好像没咱们这么吓人,数字也更“友好”一些。但它的“难”,很多时候体现在对概念理解细腻和对思维方式的考察上。它可能一道题出来,条件给得不多,图形画得也简洁,但你要是概念没吃透,思路没理顺,就根本无从下手。它不像咱们有时候可以通过大量练习找到某种模式,日本的题目,感觉更强调你能不能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理解这个概念的本质是什么,然后用一种更优雅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它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让你去算,但那个“弯”可能是在思维层面上的。有时候会觉得,他们的题目更像是在考你的数学品味或者说洞察力。是不是能一眼看出问题的关键在哪里?能不能找到最简洁的证明方法?那种感觉,就像是体能训练之外,还有一层对武学招式精妙程度的考察。他们的考试,比如大学入学的一些考试,也会出现很灵活、很开放性的题目,不是那种你刷几千道题就能完全覆盖的。更注重你有没有那种发散性思维,有没有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或者未见过的问题中的能力。当然,这也不是说他们就不练基本功,只是相对而言,他们的“难”,更偏向于理解的深度思维的灵活性知识的迁移应用

所以,你问哪个更难?这得看你问的是哪种“难”。如果是指应试层面,是比谁能在规定时间里,以超高的准确度和速度解决大量复杂计算和技巧性强的题目,那我觉得,中国数学对绝大多数普通学生来说,门槛和强度是显著更高的。那种竞争带来的压力,那种题海的磨砺,绝对是世界级的。随便拉个经历过中国高考数学的学生,他的计算能力和对基本知识点的熟练程度,大概率能碾压不少同龄人。

但如果说的“难”,是指对数学本质深刻理解,是指面对全新问题时的抽象思维能力创新解法,是指那种跳出固定模式的灵活性,那可能日本数学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不同的高度。它们的要求可能不是“快准狠”地套用已知方法,而是“想得透彻,看得更远”。

话说回来,这都是大而化之的说法。每个国家内部也有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教法和深度都不一样。而且,学习这东西,很大程度上还看个人。有的人天生对数字敏感,在哪儿学都快;有的人需要多练,量变才能引起质变。但从普遍的教育体系和给人的直观感受来说,中国数学的竞争残酷性和对解题熟练度极致要求,是它“难”的一大特色;而日本数学的“难”,则可能更多体现在对思维深度灵活运用的要求上。

对我个人来说,经历过中国式数学教育的洗礼,那种扎实是烙印。但有时候也会想,是不是在追求速度和技巧的同时,我们牺牲了一些对数学之美的体悟,或者说,那种自由自在探索问题的乐趣?日本那种可能更注重思维过程的模式,或许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也难说。

这就像是两条不同的山路,都通往数学的高峰。一条路可能布满荆棘,考验的是你的体力和速度,逼着你练就一身硬功夫;另一条路可能风景没那么“虐”,但路上的标记更隐晦,需要你更多地动脑筋,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条路,而不是那条路。哪个更“难”?取决于你是更怕体力的消耗速度的内卷,还是更怕思维的停滞方向的迷失

反正,不管哪儿的数学,学得进去,入了门,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学不进去嘛,那都是一样的煎熬,一样的“难”,只是煎熬的方式可能有点儿差别罢了。你说呢?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