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强调句型经典例句大全
强调句型经典例句大全
0人回答
6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2 11:38:06
188****3100
2025-05-02 11:38:06

有时候,话就得那么说,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劲儿,或者,就是想把某个点儿给出来,让它闪闪发光,让听的人一眼就看到底。这就是我们说的强调句型,不是啰嗦,不是多余,而是力道,是重点,是那些你想狠狠按下去的感叹号

你看,我们平时说话,总是平铺直叙得多。可一旦遇上点儿事儿,心里头翻江倒海,或者只是想把个芝麻大的事儿说得震天响,强调句型就扑通一下跳出来了。它就像个舞台上的追光灯,唰地一下,照亮了你想让所有人看见的那部分。

来吧,咱们聊聊这些个经典的、带着烟火气的强调句型,怎么就把普普通通的一句话,硬生生地拽出了灵魂,拽出了精气神儿

最常见也最基础的,不就是那个“It is... that/who”吗?别看它样子板板正正的,用起来可千变万化

强调主语

想象一下,一群人站那儿,大家都在议论:“谁干的这事儿?” 你心里门儿清,就是张三!你怎么办?直接说“张三干的”。行,是说了,但少了那股笃定、那股就他的劲儿。换成强调句:“It is Zhang San who did it.” 听听这味儿!“就是张三!就是那个张三干的!” 那股指名道姓的架势,一下就出来了。

比如,你丢了东西,找啊找,最后在角落里发现了。你想跟人说:“我是在这儿找到的!” 普通话说:“I found it here.” 用强调句呢?“It was I who found it here.” 这句话是不是瞬间把“我”这个找回东西的人给出来了?仿佛在说:“你们都没找到,只有我,是在这里找到了!” 那种自豪感、那种我出力了的意味,扑面而来

再比如,谁最早提出了这个点子?大家讨论了半天,你一拍大腿:“It was Lao Wang who first suggested this idea!” “就是老王!最先提出这主意的人,就是他!” 这可比“老王最先提出了这主意”有力量多了,简直就像在历史书上给他圈了个红框

强调宾语

有时候,不是谁干的要紧,而是干了什么更重要。或者,这事儿落到谁身上,才是关键。

你想说:“我昨天见到了李华。” 挺平淡的。但你想突出是“李华”这个人,因为他好久不见了,或者见他意义重大。你就可以说:“It was Li Hua that I saw yesterday.” “就是李华!我昨天看到的,就是那个李华!” 这句话把“李华”从句子里了出来,放到一个显眼的位置,让人一下就抓住重点。

再来个有点儿戏剧性的例子。你本来以为会收到一封辞退信,结果收到的是升职通知!你惊喜交加地跟人说:“It was a promotion letter that I received, not a dismissal letter!” “我收到的,竟然升职信不是辞退信!” 注意,“a promotion letter” 被强调了,跟后面的“a dismissal letter”形成鲜明对比,把那种意想不到的惊喜感完全表达出来了。

有时候,强调宾语可能是为了澄清事实。比如有人说你买了辆新车,你赶紧纠正:“It was a second-hand bike that I bought, not a new car!” “我买的二手自行车,可不是新车!” 这句话就把“a second-hand bike”这个关键信息稳稳地钉在那儿了。

强调状语

状语是干嘛的?修饰呗,时间、地点、方式、原因……它们通常是句子里的边边角角,但有时候,这些边边角角重要极了,重要到你必须把它们拽到聚光灯下。

强调地点:你想说:“我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的。” “I found the book in the library.” 行吧。但你想强调“在图书馆”,也许因为这是个神奇的地方,或者你找了全世界,就这儿有。那就说:“It was in the library that I found the book.” “就是在图书馆!别的地方都没找到,就在这儿找到了!” 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就靠这个“in the library”的强调给烘托出来了。

强调时间:你跟朋友约好了晚上七点见面,结果他迟到了。你等了又等,终于见到他,有点儿小抱怨:“It was at 7 o'clock that we agreed to meet!” “我们约好见面的时间,可就是七点!” 这句话把“at 7 o'clock”给出来,带着点儿质问、带着点儿无奈,提醒对方约定的时间点。

强调方式:你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有人问你怎么做到的。你得意地说:“It was by sheer willpower that I finished the project.” “我完成这个项目,靠的就是纯粹的意志力!” 注意,这里强调的是“by sheer willpower”这种精神力量,把那种咬牙坚持的画面感都给出来了。

强调原因:你因为感冒没去上班。你想告诉老板:“我没去上班是因为我感冒了。” “I didn't go to work because I had a cold.” 没毛病。但如果你想让“感冒”这个原因听起来更站得住脚,让老板觉得你确实是因为这个才没去,而不是找借口。你就说:“It was because I had a cold that I didn't go to work.” “就是因为我感冒了!我没去上班完完全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种说法,是不是把原因给放大了,显得更理所当然

除了“It is... that/who”,咱们还有别的招儿吗?当然有!语言这个东西,活得很,表达强调的方式多着呢

借助助动词do/does/did

这个招儿简单直接,就是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对应的助动词do/does/did,让动词自带重音

比如,你平时不爱吃某种菜,今天破天荒吃了一点儿。朋友惊讶地问你:“你居然吃了!” 你坚定地回答:“I did eat some!” “我确实吃了一点!” 这个“did”字,就把“eat”这个动作给强调得死死的,听起来理直气壮

又比如,有人质疑你没努力。“You didn't try hard.” 你不服气:“I did try hard!” “我真的努力了!” 这个“did”,带着一股子委屈辩解的劲儿,证明自己付出了努力

还有,你平时是个夜猫子,今天却早早就睡了。有人问你:“你睡了吗?” 你困得迷糊地说:“I did go to bed early tonight.” “我今晚确实早睡了。” 这个“did”,让“go to bed early”这个动作变得有点儿不寻常,带着点儿反常的意味。

强调形容词或副词

有时候,你想强调的是一个词的程度或者性质。你可以用一些强化词,比如very, truly, really, indeed, absolutely, completely等等。但这不是咱们这里主要说的强调句型,咱们说的是结构上的强调。

不过,某些情况下,通过把形容词或副词放到句首,也能达到强调效果,但这更多的是一种倒装,带有文学色彩或者特殊语气的。比如:“Beautiful is the morning.” (强调Beautiful) 或者 “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sight!” (强调Never,否定副词置于句首引起部分倒装)。这两种也算是强调,但跟“It is...that”或助动词do的强调重心语感有点儿不同。咱们今天主攻前面那几种。

强调谓语动词

除了用助动词do,有时候咱们想强调的是整个动作本身,而不是谁做了,或者做什么。这通常是通过重复动词或者使用一些加强语气的动词来完成,但在句型结构上,强调谓语动词最典型的就是上面提到的借助助动词do

另外,一些特定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属于标准强调句型,但在语用上达到了强调谓语的目的。比如,“He did nothing but complain.”(他除了抱怨什么也没做)。这里的“did nothing but”强调了“complain”这个动作是唯一进行的动作。

其他形式的强调

语言是流动的,强调的方式也不拘一格。有时候,简单地重复某个词,就能起到 강조作用。比如,“冷啊,真冷!”或者“急!急死了!”。虽然不是特定的强调句型,但这股子强烈的语气,谁听了都能感受到强调。

还有,通过改变语序,也能实现强调。比如把原本在句末的成分提到句首,造成一种突出的效果。前面提到的否定副词倒装就是一例。“Such a good book I have never read.” (强调such a good book)。这种方式更偏向文学性,在日常对话中相对少见,但在书面语或特定语境下相当有效

强调句型,归根结底,是人们在交流中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情感、或者观点而自然产生的。它们让我们的语言不再单调,变得有层次有重点有情绪

想想看,当你在滔滔不绝地讲一件事,说到关键处,突然冒出个“就是他!”,或者“我确实是这么想的!”,是不是感觉整段话都精神了许多?听的人也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你强调的部分。

这些经典的强调句型,就像是语言工具箱里的螺丝刀或者锤子,该用的时候,一拿一个准,能把你想说的东西,牢牢地钉进别人的脑子里,或者,重重地敲在他们心上。

所以,别小看这些句型,它们背后藏着的是人们最真实的表达欲望,最直接的情感流露。学会用它们,不仅是掌握了语法知识,更是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的话,更有分量更有温度更有力量。它们是语言里的劲儿,是话语里的骨骼,让那些你想传递的信息,不再软塌塌,而是挺直腰板掷地有声

记着这些例子,多琢磨琢磨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味道。下次你想让你的话掷地有声,想让某个点儿亮瞎人眼,就随手拈来,用上这么一个强调句型,让你的表达,瞬间升级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