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来学校的英文
来学校的英文
0人回答
14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2 11:32:34
188****3100
2025-05-02 11:32:34

头一个蹦出来的,大概率是 come to schoolgo to school。这两家伙,瞧着像双胞胎,用起来可得留神,一不小心就可能闹笑话。这区别嘛,说白了,就在于说话人的“位置”。你看,我如果现在就在学校里头晃悠,有人问我张三呢?我说:“哦,他还没 come to school 呢。” 这意思是,他还没“来”到我这儿,没到学校这个地方。可要是我还在家,或者在别的地方,我跟别人说:“我得 go to school 了。” 那就是我要“去”学校。这gocome 的方向性,跟中文里的“去”和“来”几乎是严丝合缝的。别看这小小的动词,用对了,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不那么“Chinglish”了,你知道吧?多少回了,听到有人明明人在学校外面,却硬邦邦甩一句 “I come to school tomorrow”,我这耳朵就忍不住替他别扭一下。就这么个细微处,能把你的英文听感拉开一大截。

再说说别的。咱们“来学校”,什么时候来?新生入学的时候,那叫一个大日子。那时候的“来学校”,可不是每天早上揣个馒头片儿就溜达来的那么回事儿。那是人生新篇章的开启。这“入学”,英文有好几种说法,比较正式的,有 enroll in school 或者 enroll at a school。瞧这 enroll,听着就比 come 或者 go 有分量,带着注册、正式加入的意思。大学入学,更可以用个有点儿学院气的词儿:matriculate。嗯,听着挺高级吧?第一次听到这词儿是在一部讲大学生活的电影里,当时就觉得,哇,原来“入学”还能说得这么有文化!用 matriculate,那感觉就像是穿上了学士袍,戴上了方帽子,有点儿仪式感在里头。所以,你要是说某个学生九月份matriculated,别人一听就明白,哦,这是正式成为这所大学的一员了。跟简单的 come to school 相比,这层意义可丰富多了。

还有一种“来学校”,是放假结束,或者出去了一段时间,现在要回来了,那就是“返校”。这个“返”,自然就跟 return 搭上关系。所以,return to school 就是很常用的说法。当然,口语里更轻松点儿,你可以说 be back at schoolBe back 多接地气啊,就是“回来了”。“Are you back at school yet?” “Yeah, I just got back yesterday.” 多自然!这种句子,听着就像是老友在电话里聊天,少了教科书的刻板,多了生活的温度。我记得每年暑假结束,跟国外的朋友发信息,他们问候我的第一句话常常就是这个,问我有没有return to school,或者什么时候be back at school。那时候,school 就不只是个建筑,更代表着一种状态,一种生活节奏。

有时候,我们“来学校”不是为了上课,可能是办个事儿,参加个活动,或者去看望老师同学。这种临时性、有特定目的的“来”,用 come to school 就很合适了。比如,“I came to school yesterday to meet my professor.” 或者 “Many parents came to school for the open day event.” 这里强调的是come这个动作,人从别处移动到了学校。不像 go to school 常常暗示着“去上学”这个日常行为或状态。

这里得岔开说一点,那个神奇的介词 to 和后面跟着的 school。你有没有注意到,很多时候我们说 go to schoolcome to schoolreturn to schoolbe at schoolstart schoolfinish schoolleave school,这个 school 前面都没有加 the。这又是为啥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种英语习惯,表示一种抽象的场所功能,而不是指某栋具体的建筑。Go to school,强调的是去“上学”这个行为或状态;be at school,强调的是“在校学习”这个状态。有点儿像 go to church (去做礼拜),go to hospital (去看病),go to bed (睡觉),go to work (去工作)。这些词后面不加 the 的时候,往往指的是去行使与这个场所有关的特定功能或参与特定活动。但如果你特指某栋教学楼,或者某所学校建筑,那就得加 the 了。比如,“I need to go to the school library.” (去学校图书馆,特指一个地方)。或者“They are building a new gym at the school.” (在学校里建个新体育馆,指这个校园区域)。你看,这些细节,是不是挺微妙,挺有意思?有时候,学英文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总有新东西冒出来。

除了这些动词和介词的搭配,表达“在学校学习”或者“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我们还有更直接的词,比如 attend schoolAttend 这个词,本身就含有“参与”、“出席”的意思,用在学校这儿,就是指正式在某所学校学习。你可以说“She attends a prestigious high school.” (她在读一所著名的中学)。或者“Most children in this area attend public schools.” (这个区域的大部分孩子上公立学校)。Attendgo to school 更侧重于“就读”这个状态。

还有一些不那么直接,但也能表达“来学校”或者“在学校”相关概念的说法。比如,形容一个人还在读书阶段,你可以说他们 are in school。跟 at school 有点像,都是强调状态。不过 in school 可能更笼统,比如“He is still in school”,可能指他还在读大学,还没毕业。

回想自己刚开始学这些词儿的时候,哪想得到这么多弯弯绕?教科书里可能就那么干巴巴地给几个例句。真正体会到这些细微差别,往往是在大量的阅读和听力中,在跟说英语的人实际交流时。你看老友记里,罗斯和瑞秋他们聊天,说到自己上学时候的事儿,用的词儿跟咱们教科书里的,感觉就不完全一样,更生活化,更随意,有时候甚至会用一些俚语或者更个人的表达。那会儿就觉得,啊,原来语言是活的,不是死的公式。

这些年,教教学生,自己也一直在琢磨,发现很多学生就是被这些“小词儿”绊倒了。比如一个简单的 go to school,他们可能知道是“去上学”,但让他用英文描述一下早上从家“来学校”的全过程,他就卡壳了。从家里出来是 leave home,坐车是 take a bus/trainget on the bus/train,然后到站了 get off,最后走到学校门口,那一步步的“来”,是 walk to school 还是 arrive at schoolArrive at school 更侧重到达的结果。而 walk to school 强调方式。你看,一个简单的“来学校”,拆解开来,涉及到这么多场景和动词。

其实,学习语言,很多时候就是在学这些场景、这些感觉。当你脑子里浮现出清晨,你背着书包,睡眼惺忪地走出家门,迎着初升的太阳,脚步匆匆地朝学校方向走去,这时候,你用 go to school 就特别贴切,因为它包含了你“从这里去那里”的整个过程。而当你终于跨进校门,看到熟悉的操场、教学楼,你心里想,“我终于 arrive at school 了”,或者你给朋友发个信息说“I’m already at school”,这时候,强调的又是到达和在场的状态。

语言这东西,真的特别有意思。一个貌似简单的概念,“来学校”,在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的心情下,不同的说话人位置下,竟然有这么多不同的英文表达方式。它们像光谱上的不同颜色,各自微妙,但合起来,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下次,当你再想用英文表达“来学校”的时候,不妨多想一想,你想强调的是什么?是方向?是状态?是目的?是仪式感?然后,再选择那个最贴切、最生动、最有“人味儿”的词儿或者短语。别怕用错,多尝试,多感受,慢慢地,这些词儿就会像老朋友一样,自然而然地从你嘴里溜出来。毕竟,语言不是用来考试的,它是用来活的,用来沟通,用来表达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的。而“来学校”,恰恰是很多人人生中一段重要且充满回忆的体验。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