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现在想想,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但那时候真是没少折腾。老师讲啊,书上写啊,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字:重读闭音节,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前面只有一个元音字母。嚯,听着就一套一套的,啥叫重读闭音节啊?啥叫“只有一个”?当时就觉得,英语这东西,怎么这么多弯弯绕!
话说回来,这规则其实是跟发音有关的。你想啊,英语里有些词,如果你直接加ing,那个元音字母的发音可能就变了,为了保持原来的音,就得把后面的辅音字母“加固”一下,给它双写了。就拿run来说吧,/rʌn/,那个/ʌ/是个短元音,如果你直接runing,发音可能就飘了,变成像uning那样,为了还是发那个/ʌ/的音,后面得加个n,变成running,/ˈrʌnɪŋ/。同样的道理,sit /sɪt/ 变成 sitting /ˈsɪtɪŋ/,stop /stɒp/ 变成 stopping /ˈstɒpɪŋ/。那个短促的元音音必须被后面的辅音“捂”住,才能保持原味儿。
所以你看,双写ing的核心,就在于那个重读闭音节。啥叫闭音节?简单说,就是一个元音字母后面跟着一个或几个辅音字母,而且这个元音发的是短音。比如cat /kæt/,o在hot /hɒt/ 里,u在cut /kʌt/ 里。重读就好理解了,就是这个音节在词里发音特别响亮,带劲儿。
那什么时候需要双写呢?得同时满足好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1. 这个词得是个动词。
2. 加ing的时候。
3. 词的末尾是一个辅音字母。
4. 紧挨着这个辅音字母前面是一个元音字母。
5. 最关键的!这个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所在的最后一个音节,必须是重读音节,而且它得是个闭音节。
是不是听着有点晕?没关系,咱们当年也一样。为了记住这规则,五花八门的口诀就来了。有些老师总结的,有些同学自己编的,什么样儿的都有。
最简单粗暴的口诀,可能就是直接记住几个典型词:
“跑 坐 停 得 拿 切,
加ing时都双写。”
(run, sit, stop, get, put, cut)
这种口诀特别适合初学者,先抓几个高频词记住,比如看到run,条件反射就想起running;看到sit,脑子里立马蹦出sitting。虽然不涵盖所有情况,但应急绝对够用,先把基础打牢。
进阶一点的,会把规则揉进去:
“辅元辅连在一起,
重读在后别忘记。
末尾那个辅音弟,
赶紧双写ing跟着挤。”
这个口诀强调了“辅元辅”的字母排列顺序(指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母构成),以及重读必须在最后这个音节上。比如begin (be-gin),最后一个音节gin满足“辅元辅”(g-i-n),而且重读在gin上,所以是beginning。prefer (pre-fer),重读在fer,fer是“辅元辅”,所以preferring。
再复杂点儿的,会把更多词加进去,或者把一些容易混淆的情况也考虑进去,不过太长太复杂反而不好记。我觉得上面这两个版本就挺好,一个管典型词,一个管基本规则。
当然了,口诀只是个辅助记忆的工具,真正理解规则,还得靠多看多练,还得琢磨那个发音。有时候,你念一念那个词,听听哪个音节重,再看看结尾的字母构成,基本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我们再拿几个词练练手,加深印象。
比如 swim /swɪm/:结尾是m(辅音),前面是i(元音),s-w-i-m,整个词就一个音节,那肯定是重读的,而且i发短音,m是辅音结尾,是个闭音节。完美符合双写条件!所以是swimming。
再看 plan /plæn/: 结尾n(辅音),前面a(元音),p-l-a-n,一个音节,重读且是闭音节。妥了!planning。
get /ɡet/: 结尾t(辅音),前面e(元音),一个音节,重读闭音节。必须双写!getting。
put /pʊt/: 结尾t(辅音),前面u(元音),一个音节,重读闭音节。没跑!putting。
那什么时候不双写呢?
1. 结尾不是单辅音的,比如以两个辅音字母结尾的:start (starting), help (helping), look (looking)。你看,这后面都是ck, lp, rt啥的,本来就不是单辅音。
2. 结尾是辅音,前面是元音,但这个音节不重读的。这可是个大坑!多少人在这里摔跟头!比如 visit /ˈvɪzɪt/。结尾是t,前面是i,看起来像要双写吧?但是,它的重读在第一个音节vi上(/ˈvɪz/),第二个音节sit (/ɪt/) 虽然是闭音节,但它不重读!所以加ing是visiting,不双写t。
再比如 offer /ˈɒfə/:结尾r,前面e,但重读在第一个音节of上(/ˈɒf/),第二个音节fer (/ə/) 不重读。所以是offering。
记住了吗?重读很重要!重读很重要!重读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3. 有些词以特定的辅音字母结尾,通常不双写。比如以w, x, y结尾的。像grow (growing), fix (fixing), play (playing)。这些字母有它们自己的特点,通常不参与双写。fix结尾是x,前面是i,单看字母像辅元辅,但x本身发的是/ks/的音,相当于两个辅音音素了。w和y有时候能当元音用,性质也比较特殊。所以遇到这些,就别瞎双写了。
4. 还有些例外情况,比如以c结尾的词,需要变成ck再加ing,比如panic (panicking),traffic (trafficking),picnic (picnicking)。这是为了保持k的发音。这个倒不属于双写辅音了,是加了个k。
说了这么多规则和口诀,其实最后拼的还是熟练度。当年我们为了记这个,真是想尽办法。有人把需要双写的词写在小纸条上,时不时拿出来瞅两眼;有人编更搞笑的口诀,越离谱越好记;还有人就硬着头皮,一遍一遍地写,写错了就改,改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次写作文,想用“计划”这个词,plan。加ing,鬼使神差地就写了个planing。交上去,老师红笔一划,下面写个大大的“nn”。当时脸刷地就红了,觉得这怎么老记不住呢!回来赶紧查规则,plan,/plæn/,单音节,重读,a短音,n结尾,辅元辅,标准双写啊!从那以后,plan这个词的ing形式算是刻在我脑子里了,想错都难。
所以啊,别怕犯错。犯错了,搞清楚为什么错,下次才能绕开那个坑。这双写ing的规则,看着唬人,拆开来就是音节、重读、元音、辅音那点事儿。再配上几个好记的口诀,多读多练,形成语感,慢慢地,你看到一个词,加ing时要不要双写,感觉就来了。不用再去死抠规则,也能快速反应过来。
学习语言,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从生疏到熟悉,从规则到语感的过程。那些看起来繁琐的语法点,都是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意思。这个双写ing,归根结底是为了发音的稳定。理解了背后的逻辑,再记表面的规则和口诀,就会轻松很多。别把它当负担,当成英语发音和拼写之间的小秘密,去探索、去掌握,也就没那么枯燥了。
总之呢,记住几个核心点:重读在哪里?结尾是不是辅元辅?是不是重读闭音节?常用的那几个需要双写的词(run, sit, stop, get, put, swim, plan, begin, prefer等),能一口气说出来不犹豫,那你就成功一大半了。再遇到不确定的,就去查,去听发音,慢慢积累。这比死记硬背一堆长长的口诀管用多了。
希望这些碎碎念,能帮你把这双写ing的规则看得更明白一些,别再被它“吓”着了。它没那么可怕,真的。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