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上英语课的两种表达方式
上英语课的两种表达方式
0人回答
6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01 11:59:32
188****3100
2025-05-01 11:59:32

头一种“上”,唉,怎么说呢,透着一股子被迫的、不得不的、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味儿。那感觉,跟你每个月盼着发工资、结果拿到手还没捂热就得交房租信用卡各种账单差不多,不是说钱不好,是这钱还没捂热啊,还没享受呢,就飞了。这第一种“上英语课”,就是那种还没开始就觉得煎熬的。

画面感特强。想象一下,你拖着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一步一步挪向教室。阳光可能正好刺眼,从窗户斜进来,落在课桌上,反射出晃眼的白光。你找个靠后、最好是角落的位置一坐,书嘛,象征性地摊开,其实眼神早就黏在手机上了。或者,更绝一点,书本展开,手机藏在课本下面,指头在那儿飞快地划拉。耳朵呢?耳朵是竖着的,得随时捕捉到老师名字或者点到自己发言的瞬间,好条件反射地“到”或者随便应付两句。老师在前面口沫横飞,讲着什么单三、复数、过去完成进行时……那些声音啊,就跟催眠曲似的,嗡嗡嗡的,一会儿就糊成一片。你的脑子呢?早就不在这里了。它可能在盘算中午食堂的红烧肉还有没有,可能在回味昨天看的小说高潮部分,可能在琢磨下周末约哪个朋友出去逛街……总之一切都好,只要不在这间教室里,不听这些英语。

时间过得那叫一个慢啊!钟表上的秒针,平时走得挺欢快,到这会儿像是得了风湿病,一格一格地挪,仿佛要用尽毕生的力气。你数着,还剩几分钟下课?怎么才过去十分钟?天哪,这一节课有一万年那么长吗?!这种“上”法,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例行公事,或者更准确点,是磨时间。你坐在那儿,只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打个卡,向自己或者向别人证明:看,我来上英语课了!至于学到啥?嗨,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来了,我坐满了四十五分钟。下课铃一响,那简直是天籁!整个人瞬间回血,跟逃命似的冲出教室,把刚才经历的一切抛到九霄云外。这种“上”,说白了,是身体被要求在场,而灵魂早已魂不舍守,游离在外。学到的东西,自然也是零零星星、不成体系,甚至当场记住,下课出门就还给老师了。你问我怎么知道?咳,谁还没年轻过啊,或者说,谁还没被迫“上”过自己不那么喜欢的课啊。那感觉,太真实了,真实到有点扎心。

那这第二种“上英语课”呢?哦,那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它不再是负担,不再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更像是一种探索,一种沉浸,甚至,是一种享受

同样是那间教室,可能还是那位老师,但这次,你的状态彻底变了。你可能前一天晚上就有点小期待,甚至提前翻了翻课本。走进教室,找个能清楚看到黑板或者PPT的位置坐下,腰板儿可能是直的。你的眼睛不再东张西望,而是亮晶晶地盯着老师,盯着黑板上的每一个单词,每一句例句。老师讲到一个新的语法点,你不是在听天书,而是在思考它跟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在琢磨它在实际交流中怎么用。听到一个地道的表达,心里会“叮”地一下,觉得特别妙,恨不得立马拿个小本本记下来,回去就用。

你不再觉得时间慢,反而觉得它跑得太快了!怎么一下子四十五分钟就到了?还有好多问题没来得及问呢!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你的脑子不是一片空白,而是飞速运转,调动所有库存的词汇和语法,组织语言,跃跃欲试地想举手发言。听力材料放出来,你不是在发呆,而是在努力捕捉每一个音节,猜着对话的情景,甚至能听出说话人的情绪。这种“上”,是主动的、是生长的。你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如饥似渴地吸收,消化,然后试图输出。你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为了应付而学,你是因为好奇,因为渴望,因为真心觉得这门语言有趣、有用。

下课了,你不是急着冲出去,而是可能会留下来,追着老师问刚才没听懂的地方,或者跟同学讨论刚才讲的某个话题。回家路上,脑子里还在回响着课堂上的某个句子,嘴里可能会无意识地跟着模仿老师的发音。你可能会主动打开相关的App,刷刷新闻,看看美剧,听听播客,所有这些,都是这节英语课在你心里种下的种子,它在发芽,在生长。这种“上”,是身体和心灵都在场,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在英语的世界里。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语感,是文化,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甚至是对世界更广阔的认知。

你看,同样是“上英语课”,字面意思一样,但它的本质,它的体验,可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第一种,像是被迫给花浇水,水是洒下去了,但根可能根本没吸收,甚至叶子都蔫蔫的。第二种,像是你发自内心想把这棵花养活养好,你研究它的习性,琢磨施肥浇水的时间和量,你看着它一天天长大,开出花朵,那个满足感是无可替代的。

这两种“上”的表达方式,与其说是嘴上怎么说,不如说是你内心对这件事的态度如何表达出来。是通过抱怨、拖延、应付来表达你的抗拒和无奈?还是通过投入、积极、求知来表达你的渴望和兴趣?很多时候,决定你是哪种“上英语课”的,不是老师有多牛,教材有多好,而是你心里那个小火苗,有没有被点燃,或者,你有没有允许它被点燃。

我们嘴上都可以说“我今天上英语课了”,这句话在语法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只有你自己知道,这个“上”,是前者那种煎熬的“上”,还是后者那种享受的“上”。是例行公事地完成一个任务,还是如饥似渴地进行一场探索。这两种不同的“上”,最终会把你带往完全不同的终点。一种让你停留在原地,甚至倒退;另一种,则可能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所以啊,下次再说“上英语课”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次,我打算用哪种方式去“上”呢?那个魂不守舍的你,准备好了让自己的灵魂也跟着一起“上”了吗?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