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最不喜欢的英文
最不喜欢的英文
0人回答
11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4-30 12:14:23
188****3100
2025-04-30 12:14:23

比如,那个该死的词:Synergy。天知道,第一次在工作场合听到这个词,我的脑子里就嗡了一声。那是个会议,大家正襟危坐,PPT一页页翻,突然冒出这个词,某个领导眉飞色舞地说着,“我们要达到部门间的 synergy……” 我当时就想问,你直接说“协同合作”、“优势互补”不行吗?非得整这么一个听起来像某种化学反应,又像某种疾病的名字?它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更像是一种“我们要努力做好某事”的空话包装。每次听到,都觉得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虚伪的、用力过猛的商业气息。仿佛用了这个词,项目就高端了,合作就无敌了。但实际上呢?大家该扯皮还是扯皮,该各自为政还是各自为政。所以,synergy,在我这里,几乎等同于“说了一堆但什么都没说”的高级代名词。听到它,我就想翻白眼,然后默默在心里给这场会议或者这个人扣分。

还有一类,是那种被滥用到面目全非的词。像 Innovation。拜托,现在什么都要innovation,一个小小的功能改进是innovation,换个包装是innovation,就连开个会形式变了变,都敢自称innovation。这词的门槛是掉进太平洋了吗?当初它代表着开创性的、革命性的改变,现在呢?innovation 快成了一个万能的口号,贴在任何东西上,就像狗皮膏药,想让它显得高大上一点,有前途一点。结果呢?它的力量被稀释光了,变得平庸而刺耳。听到innovation,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哇,真厉害”,而是“啊,又来了”。这种词,曾经的光环已经被过度使用磨损得干干净净,只剩下陈旧和疲惫。它让我感觉到一种语言的廉价感

再说个有点不一样的,Leverage。这个词本身没错,意思是“利用、借力”。可是在商业语境下,它经常被用得非常僵硬和别扭。“我们要 leverage 我们的平台”、“我们要 leverage 合作伙伴的资源”。每次听到,都感觉像是在看一份翻译腔十足的说明书。为什么不用“利用”、“借助”、“发挥优势”这些更自然、更有人味儿的词呢?Leverage 听起来总带着一种冷冰冰的、算计的味道,好像所有的人和资源都只是可以被“撬动”的工具。这种感觉,让我觉得语言和人之间,少了一点温度。而且很多时候,说这话的人其实压根儿没想清楚怎么“leverge”,只是觉得这样说听起来专业。专业?不,只是刻板

还有一些词,纯粹是音节本身让我不爽。例如 implement。这个词,意思就是“执行、实施”。挺正常的。但是它的发音,“英-普了-们特”,不知道为什么,念起来总觉得有点笨重、拖沓。特别是在句子中间,它就像一块小石头,卡在那里,让整个句子不流畅。每次嘴里蹦出这个词,或者耳朵听到,都会下意识地皱眉。它不像 execute 那样干脆利落,也不像 carry out 那样直白易懂。Implement,就像是给一个简单的动作穿上了一件过于复杂的衣服,繁琐得没必要

当然,名单里肯定少不了那些所谓的“英文缩写”或者“行话”,比如 KPI。一开始还行,知道是关键绩效指标。但后来,什么都要KPI,个人生活也要设置KPI,学习一个新技能也要定KPI。它把一切都量化、目标化,让人产生一种被数字绑架的焦虑感。好像没有KPI,你就没有方向,没有价值。这个缩写,已经不仅仅代表一个管理工具,它代表了一种无处不在的量化压力,一种把生活切块、打分、排名的冰冷逻辑。听到KPI,我的耳朵会竖起来,神经会绷紧,然后脑子里开始计算各种不可能完成的指标。

还有一种,是那种明明有更简单的表达,非要用个复杂的、听起来更“正式”的词。比如 utilize,而不是简单的 use。或者 prioritize,而不是 focus on 或者 put first。这些词,就像是有些人喜欢在写文章时,把“因为”换成“鉴于”,把“所以”换成“基于此”。透着一股卖弄和生硬。感觉说话的人不是为了把事情说清楚,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词汇量或者所谓的“专业性”。这种感觉,让我觉得不真诚矫揉造作。一个简单的意思,非要绕个弯,用个大词,累不累啊?听着都累。

这些词,这些短语,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出现在特定的场合,带着特定的语境。Synergy 背后是无聊的会议和空洞的承诺;Innovation 背后是急于求成的浮躁和概念炒作;Leverage 背后是冷漠的工具化思维;Implement 背后是繁琐的流程和低效的执行;KPI 背后是无止境的压力和焦虑;而那些复杂的同义词,背后则是一种语言上的虚荣心

所以,我讨厌它们,不仅仅是因为词本身,更是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文化心态行为模式。它们是语言的赘肉,是交流的障碍,是真诚的稀释剂。它们让我感觉到,人们在用语言制造隔阂,而不是连接彼此。它们让沟通变得不再是心的交换,而成了术语的堆砌姿态的展示

每次遇到这些词,我都想深呼吸,或者干脆假装没听见。如果非要用,我也会在心里默默把它们翻译成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中文。比如把 synergy 想成“大家劲往一处使”,把 innovation 想成“弄点新鲜玩意儿”。这样,它们似乎就没那么讨厌了,至少在我的脑海里,它们被剥去了那层令人作呕的伪装

最不喜欢的英文?它们不是某个特定的字母组合,而是一类代表着空洞、浮夸、冰冷、虚伪的符号。它们就像语言里的雾霾,让人看不清本质,呼吸都觉得浑浊。希望有一天,这些词能从我的生活中彻底消失,或者至少,它们能回归它们本来应有的意义和重量,不再被随意滥用,不再代表那些令人反感的特质。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