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在我看来,“几本”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子时代烙印,是以前按录取批次划分的遗留物。什么一本、二本、三本,搞得跟超市货架似的,等级分明。可现在呢?好多省份早就不分一本、二本了,或者干脆把所有本科批次都揉到一起。贵州这边,虽然名义上可能还有个区分,但在很多外省人眼里,或者说,在很多已经毕业好些年的人心里,那种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
那贵州师范学院它到底算“几本”呢?要较真儿,按着过去或者现在一些省份的划分习惯,它多数时候是落在二本这个档次的。对,二本。这个词儿一出来,有些人可能心里就有了个预设——哦,二本啊,那好像就那样吧。可真是这样吗?我跟你说,看学校,尤其是看一所地方性的师范类院校,光盯着那个冷冰冰的“几本”标签,你错过的东西太多了。
你得亲自去看看,去感受。比如去它的校园里走一走,尤其是在贵阳那个有点儿湿漉漉、总是弥漫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生活气息的城市里。贵州师范学院,它可不是在市中心那些高楼大厦里憋着,它在白云区那边儿,虽说离最热闹的地方有点距离,但正是这份距离,让它有了自己独特的节奏。校园可能不是那种富丽堂皇、动辄几个亿砸出来的现代化巨无霸,但它有它的绿树成荫,有它的老教学楼,有那种岁月沉淀下来的感觉。特别是春天,或者夏天,雨后,空气里都带着泥土和植物的清香。走在校园小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背着书包,步履匆匆,或者三两结伴,说说笑笑,那种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跟它“几本”没啥关系,那是实实在在的生命力。
再说学校本身。叫“师范学院”,顾名思义,它骨子里是带着师范情怀的。它培养老师,培养那些将来要站在讲台上,面对一群群充满求知欲甚至有点儿调皮的小萝卜头的人。这工作,责任大着呢。所以学校的很多专业,很多教育资源,都是围绕着怎么把一个人塑造成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来的。这里的老师,很多可能不是名校海归,但他们可能扎根教育很多年,对怎么教书育人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和情感。这里的学生,也许不是高分段里的佼佼者,但他们中很多人怀揣着对教育的朴素热爱,或者至少是想通过这个职业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本,这个标签,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它的生源分数段,反映了它在全国高校金字塔中的位置。它不像一本里的清北复交,自带光环,走到哪儿都让人肃然起敬。它更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家庭。但这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更不意味着从这里走出来的人就没有出息。我认识一些从贵州师范学院毕业的朋友,他们可能毕业后回到了家乡的小县城,在中学里辛勤耕耘,成了当地最受欢迎的老师;也有些去了企业,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他们的成功,他们的价值实现,跟他们母校头顶那个“二本”的光环,真的没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关系。
“几本”这个事儿,说白了,更像是高考招生时候的一个游戏规则,是方便考生填报志愿、学校划分档次用的。一旦你踏进校门,四年光阴流转,你在这个学校里学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认识了什么样的人,这些才是真正塑造你的东西。你在图书馆熬过的夜,在操场上挥洒的汗水,在课堂上醍醐灌顶的一瞬间,在宿舍里卧谈到深夜的秘密,这些,才是你的大学生活,是你的财富。它们不会因为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而增色或减色分毫。
再说了,贵州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来说就没有沿海发达地区那么集中、那么丰富。在贵州本土,能有一所像贵州师范学院这样,有一定办学历史,有自己特色和积累的本科院校,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它为很多贵州本地或者周边省份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在家门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能考到省外名校,也不是每个人都想离家万里。对于那些分数段,或者那些家庭条件的孩子来说,贵州师范学院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平台。
而且,现在的大学生活,越来越多样化。你在学校里能接触到的资源,除了课堂教学,还有各种社团活动、讲座、实践机会、互联网上的公开课……一个学生能够利用这些资源,主观能动性才是关键。一个在一本院校里混日子的人,可能四年下来一无所获;一个在二本院校里积极进取、充分挖掘资源的人,可能反而更能闯出一片天。所以,用“几本”来简单粗暴地评判一所学校,或者一个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我觉得是挺不公平的。
当然,不能完全无视“几本”的影响。在就业市场上,特别是一些看重学历背景的单位,一本院校的毕业生可能确实更容易拿到面试机会,起薪也可能更高。这是现实,我们不能否认。但市场也在变化,能力、经验、情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软性的东西越来越重要。一个贵州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如果他在校期间努力提升自己,积极实习实践,毕业时一样可以很有竞争力。特别是在贵州省内,师范类的毕业生,尤其是优秀的,还是挺受欢迎的,毕竟教育是刚需。
回头看那个问题:贵州师范学院是几本?答曰:按传统的录取批次划分,它多被视为二本。但这个答案,过于单薄,它忽略了学校的内涵,忽略了师生付出的努力,忽略了这里发生的有血有肉的大学生活。它只是一个标签,一个入口的门槛。真正重要的,是你跨过这个门槛后,在那片天地里如何生长,如何塑造自己。
与其纠结于贵州师范学院是几本,不如去探究它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它有哪些特色专业,它的毕业生去了哪里,他们在做什么。如果你是一个想报考的学生,与其盯着那个“几本”的符号,不如看看它的专业设置你是否感兴趣,看看它的地理位置你是否能适应贵阳的气候和环境,看看学校的校园文化你是否喜欢。去跟在校的学生或者毕业生聊聊,听听他们的真实感受。那远比任何官方的“几本”定义来得鲜活和有价值。
总而言之,别被“几本”框住了思维。贵州师范学院就是贵州师范学院,一所坐落在贵阳白云区、有着师范底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普通本科院校。它是很多年轻人梦想起航的地方,是他们四年宝贵光阴的见证者。它是不是“一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不是能够承载你的梦想,是不是能够让你在那里度过一段充实、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它的价值,需要你用更全面、更深入的眼光去衡量,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个过时的“几本”标签去定义。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你可以告诉他官方答案,但更应该告诉他,这个答案背后,还有更多值得去了解的东西。那里的风,那里的雨,那里的人,那里的故事,远比“二本”这两个字丰富得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