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那么,到底哪些大学开了非全日制博士项目?这个问题,其实没法给出一份“大全”。原因很简单,这东西是动态变化的,学校会根据国家政策、市场需求、自身资源调整招生计划。但硬要说个大概,你得知道,这块儿蛋糕,尝得动的、或者说尝得比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几个领域和几类学校。
首先,不得不提的当然是那些顶尖的985、211学府。别以为人家高高在上就不搞非全了,某些专业,尤其是那种和产业结合紧密、或者实践性特别强的,比如工程类、管理类(EMBA那种延伸)、法律(法学博士)、医学(临床医学),这些学校是有非全日制博士项目的,但数量嘛,相对于全日制,那真是凤毛麟角。而且,门槛高得吓人。你想啊,能考上这些学校全日制博士的,都是学霸中的学霸,非全的考生,往往是已经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业务骨干甚至高层,带着项目、带着资源来的。比如北京那几所响当当的学校,上海那几家名声在外的,南京、武汉、广州、西安等等地的头部高校,它们可能会在特定学院、特定方向上开非全博士点。但想进去?除了笔试面试过关斩将,你的工作经历、研究基础、甚至单位推荐信,都得足够亮眼才行。我认识一个朋友,在一家大型国企做技术总监,为了“镀金”加深理论功底,考了好几年,最后才摸到上海某所C9高校的工程管理非全博士边儿。他说,那感觉,比当年高考还悬。
其次,别忽略那些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这类学校往往在某个领域是权威,它们开设的非全日制博士项目,往往是为本行业培养高端人才量身定制的。比如说,如果你在医疗系统工作,想读非全博士,那协和、北大医学部、复旦上医、上海交大医学院、各地的医科大学(比如南方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等)的非全日制临床医学博士、公共卫生博士等,就可能是你的目标。这些项目很多是服务于临床医生提升学历和科研能力的需求。再比如,你是通信行业的,北邮、南邮、西电这些学校可能就有相关的非全项目。在财经领域,央财、上财、西财、贸大、人大等等,它们的金融、会计、管理等方向,也可能会有非全博士招生。还有像交通领域的交大系(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建筑领域的清华、同济、东南大学、农业领域的农大系、师范领域的师大系……简直太多了。这些学校的非全项目,往往更接地气,课程设置、导师资源会更贴近行业实际需求。它们的招生简章里,对考生的工作背景、实践经验要求会特别明确,甚至有些项目就是定向为特定行业、特定单位培养人才的。
再来,是一些地方性的重点大学。这些大学虽然名气可能没那么响亮,但在服务区域经济、满足地方人才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也可能开设一些非全日制博士项目,比如针对当地支柱产业、优势学科的。比如,某个省属重点大学的材料科学非全博士,可能就是为当地的材料企业输送高端研发人才。它们的招生范围和影响力可能主要在省内或区域内,但对于那些不便跨省求学、希望在家门口提升的在职人士来说,是实实在在的选择。
对了,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就是军事院校、党校等系统内的单位,它们也有自己的博士招生体系,其中一些也包含非全日制形式,但这些项目往往有特定的招生对象和要求,非普通大众能轻易报考。
说来说去,到底有哪些大学?与其掰着手指头数名字,不如理清思路:你的专业是什么?你工作的行业是什么?你想在哪一类的学校读?你所在的城市或方便求学的城市有哪些学校?然后,针对性地去查这些学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招生简章。那才是最准确、最实时的信息来源。千万别指望哪里有一张固定不变、包罗万象的“非全日制博士大学名单”,不存在的。
而且,非全日制博士这事儿,可不是交了钱去上课那么简单。它的学习强度一点不亚于全日制,甚至更高,因为你还得兼顾本职工作。想想看,白天开会、处理邮件,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去听课、啃文献,周末别人休息你泡实验室、写论文。那种精力、时间、金钱的三重挤压,没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我有个朋友,读非全金融博士,导师要求很高,文献阅读量巨大,有好几次,半夜十二点还在微信群里跟同学讨论论文模型,眼睛都熬红了。他说,那段时间,感觉自己不是在读博士,是在“渡劫”。
还有导师的问题。全日制学生是导师的“亲儿子”,非全日制学生嘛,很多时候是“散养”状态。导师可能没那么多时间精力管你,你得更主动、更自律。遇到不负责任的导师,或者研究方向和你的工作结合不紧密,那更是苦不堪言。能不能顺利毕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的毅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当然,非全日制博士也有它的好处。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可以不脱产学习,保住工作和收入。而且,能结识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同学,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人脉财富。很多人读非全博士,看重的就是这个圈子。大家有相似的奋斗目标,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交流起来火花四射,互相学习,甚至能找到新的合作机会。
所以,如果你问“非全日制博士有哪些大学”,我只能说,很多,很多,但关键不在于大学的数量,而在于你适合哪一所,哪一个项目。这条路,是为那些目标清晰、意志坚定、能妥善平衡工作与学习的在职人士准备的。它要求你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去克服时间和精力的障碍,去面对可能的偏见和质疑。但如果你真的对某个领域充满热情,或者你的职业发展确实需要这个敲门砖,并且你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那么,去看看那些顶尖学府、行业翘楚、地方名校的招生简章吧,或许,你的“渡劫”之旅,就将从那里开始。记住,选择学校只是第一步,更漫长、更考验人的,是读博本身的过程。那份坚持,才是最宝贵的。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