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在成本会计的世界里,约当产量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处理在产品(WIP)的成本核算问题时。它将未完工的产品按照完工程度折算成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从而更准确地分配生产成本。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经典例题来深入理解约当产量法的应用。
案例背景
某制造企业生产甲产品,采用先进先出法。期初在产品200件,完工程度为60%,本期投入生产800件,本期完工产品700件,期末在产品300件,完工程度为40%。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 20,000 元,直接人工 15,000 元,制造费用 10,000 元。假设直接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而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是逐步投入的。我们需要计算本期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成本。
分析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约当产量的计算基础。由于直接材料是一次性投入,而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是逐步投入,因此我们需要分别计算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约当产量。
直接材料约当产量
由于采用先进先出法,期初在产品视为本期最先完工的部分。因此,本期完工产品包含期初在产品200件和本期投入并完工的产品500件(700-200)。期末在产品300件,均含有本期投入的直接材料。
完工产品约当产量:700件
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300件
直接人工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约当产量:
期初在产品:200 (1-60%) = 80 件 (前期已经完成60%,本期只需完成剩余40%)
本期投入并完工:500件
共计:80 + 500 = 580件
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300 40% = 120件
制造费用约当产量
由于制造费用的投入方式与直接人工相同,所以制造费用的约当产量计算方式也一样。
完工产品约当产量:580件
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120件
成本计算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各种成本的单位成本。
直接材料单位成本 = 本期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材料约当产量
= 20,000 元 / (700+300) 件 = 20 元/件
直接人工单位成本 = 本期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 / 直接人工约当产量
= 15,000 元 / (580+120) 件 = 21.43 元/件 (约)
制造费用单位成本 = 本期发生的制造费用成本 / 制造费用约当产量
= 10,000 元 / (580+120) 件 = 14.29 元/件 (约)
有了单位成本,我们就可以计算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成本了。
完工产品成本
期初在产品成本:
前期已投入成本:未知,题目未给出
本期加工成本:200 (1-60%) (21.43 + 14.29) = 200 0.4 35.72 = 2857.6 元
本期投入并完工产品成本: 500 (20 + 21.43 + 14.29) = 500 55.72 = 27860元
完工产品总成本= 期初已投入成本 + 2857.6 + 27860
期末在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300 20 = 6,000 元
直接人工成本:300 40% 21.43 = 2571.6 元
制造费用成本:300 40% 14.29 = 1714.8 元
期末在产品总成本 = 6,000 + 2571.6 + 1714.8 = 10286.4元
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得到了本期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为 期初已投入成本 + 2857.6 + 27860,期末在产品成本为 10286.4元。 最终,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了合理分配。
约当产量法的优点在于其考虑了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使得成本核算更加精确。然而,其缺点在于计算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对在产品的完工程度进行准确评估,这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不同的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生产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于在产品数量较多且完工程度差异较大的企业,约当产量法仍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理解并掌握约当产量法对于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