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活动主题: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究
活动时间:2024年5月16日(星期四)下午2:30-4:30
活动地点:学校英语教研组办公室
主持人:张老师(英语教研组长)
参与人员:全体小学英语教师(李老师、王老师、赵老师、刘老师、孙老师、周老师等)
记录人:孙老师
活动流程及内容:
一、前期准备与资料分享
张老师首先强调了本次集体备课的目的:为了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她简要回顾了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收集整理了有关深度学习的理论文献,并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和现有教材,初步拟定了本次备课的讨论方向。
李老师分享了她在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实践案例。她指出,仅仅依靠机械记忆难以有效掌握英语词汇,而应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建立词汇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她在教授“fruit”一类词汇时,不仅展示图片,还组织学生品尝不同水果,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感知词汇含义。此外,她还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水果的颜色、味道、形状等特征,进一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王老师则分享了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词汇拓展的经验。她认为,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词汇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词汇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比如,在学习“transportation”相关词汇时,她会引导学生从陆地、海洋、空中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列出各种交通工具,并在思维导图上清晰地呈现出来。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记忆词汇,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类整理能力。
二、案例研讨与问题剖析
赵老师提出了她在词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如何帮助学生区分形近词和音近词?她举例说明了学生经常混淆“sheep”和“ship”,“hear”和“here”等词汇。
针对赵老师提出的问题,刘老师分享了他的解决方法。他认为,区分形近词和音近词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并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辨析。他建议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掌握。
周老师补充道,还可以利用儿歌、绕口令等形式,帮助学生区分音近词。例如,可以用“I hear with my ear here”这样的句子,帮助学生区分“hear”和“here”的发音和含义。
孙老师则建议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形近词和音近词的规律,制作记忆卡片,并定期进行复习。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探讨
全体教师就如何将深度学习理念融入英语词汇教学展开了深入讨论。
1. 情境创设:一致认为要重视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词汇。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意义建构:强调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解词汇的含义,建立词汇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拓展延伸词汇,建立词汇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词汇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
4. 多元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词汇记忆能力,更关注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书面写作、小组活动等形式,评价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四、形成共识与任务分工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全体英语教师达成以下共识:
深度学习理念是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情境创设、意义建构、拓展延伸、多元评价是提高词汇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英语教学。
任务分工:
李老师负责整理本次集体备课的记录,形成书面材料。
王老师负责搜集有关深度学习理论的更多资料。
赵老师负责设计一份针对形近词和音近词的练习。
刘老师负责制作一个关于“fruit”的教学课件。
孙老师负责收集一些有趣的英语儿歌和绕口令。
周老师负责在下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分享本次集体备课的成果。
五、活动总结与展望
张老师对本次集体备课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成果,并对未来的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期望。她希望全体英语教师能够将深度学习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她还鼓励大家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圆满结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