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聊未来,这事儿特容易聊虚,聊成一锅热气腾腾但谁也捞不着肉的鸡汤。一堆高大上的名词,什么元宇宙、Web3.0,听着激动人心,扭头一看,咱自己的饭碗好像跟它八竿子打不着。
所以,咱今天不扯那些悬在天上的。就聊点实在的,聊点能嗅到气味、摸到脉搏的东西。未来十年,钱会往哪里流?聪明人,又会往哪里挤?
首当其冲,也是最没悬念的,就是那个让你又爱又怕的东西——人工智能。
别一听这词儿就觉得是科幻片。它早就不是什么遥远的未来,而是我们呼吸的空气,是渗透进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水电煤”。你以为人工智能是阿尔法狗,是波士顿动力那个会后空翻的机器狗?不,那只是它的“肌肉秀”。
真正的人工智能,是藏在后台的。是你在购物网站刚搜了一下露营帐篷,下一秒整个互联网都在给你推销防潮垫和折叠椅的那个“背后黑手”。是帮你自动过滤垃圾邮件、帮你规划最快回家路线的那个“隐形管家”。
所以,未来的机会不在于你再去造一个ChatGPT,那个级别的牌桌,普通人挤不上去。机会在于“AI应用落地”。说白了,就是怎么用好这些越来越聪明的工具,去改造那些笨重、低效的传统行业。
我那个做设计的朋友,最近焦虑得快掉光头发了。他以前画一张海报,从构思到出图,少说也得一两天。现在呢?Midjourney里敲几个关键词,几十秒钟,几十张风格各异的高质量图片就砸你脸上了。他觉得要失业了。
我说,你失不了业。失业的是那些只会用鼠标拖拉图层的“绘图员”。而你,一个懂审美、懂策略、懂人性的“创意总监”,现在手里多了一把叫AI的“屠龙刀”。你的价值,是如何精准地提出问题,如何从AI生成的一百张图里,挑出最对味儿的那一张,然后精修、优化,注入灵魂。
未来,各行各业都需要这样的“AI翻译官”、“AI指挥家”。律师行业,需要有人用AI去快速检索海量卷宗;医疗行业,需要有人用AI去辅助诊断影像;教育行业,需要有人用AI去打造个性化的学习路径。算力即权力,数据即石油,这话一点不假。谁能把AI这个新引擎,装到自己那辆旧车上,谁就能在下一个弯道超车。
说完了“脑力”的事,我们再来说说“肉体”的。
第二个大热门,毫无疑问,是大健康。
这事儿吧,越是经历得多,感触越深。尤其这几年,身边的人聊的话题都变了。以前是聊升职加薪,聊买房换车。现在呢?聊体检报告,聊哪个牌子的褪黑素好用,聊颈椎按摩仪是不是智商税。
当一个社会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后,最顶级的奢侈品是什么?不是爱马仕,不是百达翡丽,而是时间和高质量的生命。大家拼了命地赚钱,最后发现,是在用健康换财富,然后再想用财富换回健康。这个闭环里,藏着天大的生意。
大健康这个词很宽泛,但机会点特别具体。
往尖端了说,是基因编辑和精准医疗。过去得了癌症,化疗放疗,好细胞坏细胞一起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未来呢?通过基因测序,分析你的“出厂设置”,给你开的药,就像一把精确制导的钥匙,只去开你身上癌细胞那把锁,副作用极小。这是把生命的主动权,从死神手里一点点抢回来。
往日常了说,是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以前的医疗是“下游打捞”,你病倒了,我来救。现在的趋势是“上游筑坝”,在你还没病倒的时候,就通过各种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告诉你,嘿,哥们儿,你再这么熬夜,肝就要报警了。
甚至,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巨大金矿——情绪价值与心理健康。现代人的崩溃,往往是静悄悄的。内卷的压力,社交的焦虑,信息的过载……我们的精神世界,就像一个超载的CPU,随时可能蓝屏。所以,心理咨询、冥想、正念,这些过去听起来有点“玄”的东西,正在变成刚需。能提供情绪慰藉、帮人找到内心秩序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千金。
接下来这个,和前面两个都不一样。它关乎我们的“灵魂”。
第三个风口,我称之为体验消费。
简单说,就是人们不再满足于“拥有”一件东西,而更在乎“体验”一个过程。
你发现没有?朋友圈里,晒新买的包、新买的表的人越来越少了。晒什么的人多了?晒自己在livehouse里跟着乐队嘶吼,晒自己周末去山里徒步看日出,晒自己亲手做了一个丑萌的陶艺杯子,晒自己在玩一个叫“剧本杀”的沉浸式角色扮演游戏。
为什么?因为物质带来的满足感阈值越来越高,而独特、深刻、可分享的体验,成了新的社交货币。
这就催生了一大批新业态。从精致露营到城市漫游(Citywalk),从沉浸式戏剧到小众兴趣社群。这些生意的核心,不再是卖一个标准化的产品,而是创造一个“场”,一个能让人暂时逃离日常、获得高峰体验的“梦境”。
它们卖的不是咖啡,是都市里一个可以发呆一下午的角落;它们卖的不是一张票,是让你成为故事主角的几个小时;它们卖的不是课程,是让你找到同类、获得归属感的一个圈子。
未来,谁能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情绪价值”,谁能把消费过程变成一场有趣的游戏,谁就能抓住年轻人的心。这背后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最后,说一个听起来最宏大,但也最硬核的领域:新能源与商业航天。
这两个领域,像是未来世界的“地基”和“天花板”。
新能源,这都不用多解释了。本质上,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安全和文明存续的能源革命。从光伏板铺满戈壁荒漠,到海上风车缓缓转动,再到电动汽车的充电桩遍布大街小巷。这背后是一条长得望不到头的产业链,从材料科学到储能技术,再到智能电网,每一个环节都是万亿级的市场。这里面的机会,不光是技术大牛的,也是普通人的。哪怕你只是在一个三线城市做充电桩的安装和运维,也能在时代的浪潮里分一杯羹。
而商业航天,听着离我们很远,但它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向我们靠近。马斯克的SpaceX把火箭发射搞得跟坐公交车一样寻常,直接把这个行业的成本打了下来。
别以为这只是有钱人的太空游戏。它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天上的卫星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意味着全球无死角的通信网络、更高精度的导航、更及时的灾害预警。未来,你的快递可能是通过近地轨道物流送达的,你看的超高清直播信号可能是来自天上的“星链”。这是一个全新的维度,一片等待开垦的“数字殖民地”。
说了这么多,其实你会发现,所有未来的热门行业,都指向了几个共同的关键词:效率、生命、体验、能源。它们分别对应着人类最底层的需求:如何更快更好地处理信息、如何更健康地活得更久、如何更有趣地度过一生,以及,如何为这一切找到可持续的动力。
风口一直在变,概念也层出不穷。但拨开那些花里胡哨的迷雾,你会发现,所有的商业机会,最终都源于对“人”的深刻理解。
未来已来,与其焦虑地等待被浪潮淹没,不如现在就选一个方向,扎进去,成为那个驾驭浪潮的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