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我跟你说,要真琢磨起来,里面门道可就多了去了。你问我?我肯定得跟你掰扯掰扯,不能就那么一句话糊弄过去。毕竟,这玩意儿,不光是个“发音”的事儿,它背后承载的,是文化的重量,是情感的流淌。
我头一回真琢磨这事儿,还是我一个在国外念书的侄子问我的。当时他在一个国际性的音乐交流会上,有人问他拉的是什么乐器,他愣了一下,然后结结巴巴地说“Chinese two-string violin”。那人听了,一脸茫然,大概是觉得这名字太长,也太直白,不够“洋气”。我侄子回来,挺郁闷,问我:“叔,这玩意儿,到底怎么说才地道?”
这不,我就开始查了。一查不要紧,发现英文里,关于“二胡”这词儿,还真不是只有一个答案,有点意思。最常见的,也是大家最容易接受的,那肯定就是 "Erhu"。对,就这么直接音译,跟“Kungfu”一样,成了咱们的文化符号。这个没毛病,简单明了,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现在基本上大家都认这个。你在任何一个国际乐器目录里搜,只要有二胡,上面写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是 "Erhu"。
但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我就想,是不是还有别的说法? 毕竟,乐器这东西,有时候名字背后,是它被介绍、被理解的过程。我后来又搜到一些,有人会说 "Chinese violin"。这个说法,从字面上看,也挺好理解,毕竟它确实是个提琴类的乐器,而且是中国特色的。但说实话,我总觉得有点儿太“笼统”了,不够“专一”。你想想,提琴有很多种,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你笼统地说个“中国小提琴”,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好像是我们把小提琴“国产化”了,或者发明了个跟小提琴差不多的东西,这就有点儿丢了二胡本身的“味道”了。
我更倾向于 "Erhu" 这个说法,因为它保留了源头,具有辨识度。就像咱们说“麻婆豆腐”,你不能给它改成“Chinese spicy tofu”,那样就太没劲了。"Erhu" 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了中国音乐的神秘感和韵味。你一听,就知道,这是来自东方的声音,是带着丝竹之风的。
还有一种说法,我看到有人用 "Two-string fiddle"。这个说法,倒是挺形象的。它准确地描述了二胡最基础的特征:两根弦,而且是一种“拉”出来的乐器,fiddler就是弹奏弦乐的乐师。但同样,这个说法也显得不够“高级”,有点像给外国人解释“这是个有两根弦的拉的乐器”,少了点儿艺术感。你听着,总觉得像是在描述一个工具,而不是一种能触动灵魂的乐器。
我侄子当时说的那句 "Chinese two-string violin",其实也挺接近的,只是把 "violin" 换成 "fiddle" 或者直接用 "Erhu" 就更好了。这个 "violin" 的说法,虽然在很多语境下可以理解,但总归是借用了西方乐器的概念,不是最纯粹的说法。二胡有二胡自己的历史,自己的发展脉络,它跟西方的小提琴,虽然同属弦乐,但在构造、演奏技法、音色表现上,都有着天壤之别。你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类到“中国版小提琴”,那样太“矮化”了。
我后来跟一些玩音乐的朋友聊,大家也普遍认为,"Erhu" 是最“标准”,也是最“尊重”的说法。你想想,咱们自己的语言,咱们的文化,咱们的乐器,用咱们自己的名字去称呼它,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就好比你不会说“Japanes sword”来指代“武士刀”(Katana),对吧? "Erhu" 这个词,它自己就承载着故事,蕴含着情感。
当然,在不同的语境下,“解释”是必要的。比如,你第一次向完全不了解二胡的人介绍它,你完全可以先说 "It's called Erhu, a traditional Chinese string instrument..." 然后再根据对方的理解程度,补充一些信息,比如 "It has two strings and is played with a bow..." 或者 "It sounds a bit like a violin, but with a more melancholic or expressive tone..." 这样,对方就能建立起一个初步的印象。
但是,一旦大家开始熟悉了,或者在专业的场合,"Erhu" 就是那个最闪耀的、最准确的单词。它像是一扇门,推开它,你就能走进一个充满东方韵味的音乐世界。你听到那个悠扬的、婉转的、时而哀伤、时而欢快的声音,你会知道,那绝对不是什么“中国小提琴”能概括得了的。
我尤其喜欢"Erhu"这个词,因为它简洁有力,独一无二。它不像有些词,是为了翻译而翻译,是为了迎合而生。"Erhu",它就是二胡自己,它代表着中国的音乐,代表着无数乐师的心血和汗水,代表着流传千年的文化基因。
所以,如果你问我“二胡英文单词是什么?”,我的答案永远是:Erhu。没有之一。而且,我还会希望,听到这个词的人,能因此对我们中国的音乐,对我们中国的文化,产生一丝好奇,一丝兴趣。因为,"Erhu" 这个词,它不仅仅是一个乐器的名字,它是一个召唤,一个邀请,一个连接。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东方与西方,连接着人们的心灵。
你仔细体会一下,"Erhu" 这个发音,是不是也带着点儿“二”的味道? 一种朴实,一种天真,一种不加雕饰的美。这跟二胡本身给人的感觉,简直是绝配。它不像那些名字听起来就“高大上”的乐器,它就是那么静静地待在那里,一拉起来,就能触动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我跟你说,我有时候听二胡,感觉就像在听一个老朋友在跟你聊天,讲他的故事,讲他的喜怒哀乐。那种贴近,那种共鸣,是很多乐器给不了的。而 "Erhu" 这个名字,恰恰能概括这种亲切感和独特性。
所以,以后有人再问你,你就直接告诉他:Erhu。然后,你还可以加一句,带着点儿自豪地说:“It's a beautiful Chinese instrument, and its name is Erhu.” 这样,既准确,又充满了文化自信。
说到底,语言是工具,但名字的背后,承载的是价值和认同。"Erhu",这个词,它已经站稳了脚跟,并且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这就够了,真的。其他的什么“中国小提琴”之类的,听听就算了,别太较真。毕竟,名字,最终还是由使用者和它的内涵来定义的。而二胡,它本身,就是最美的定义。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