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哎,一提到山东煤炭技术学院,我脑海里瞬间闪现的,不是什么宏伟的校门,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教学楼,而是… 咱们学校门口那家“老马烧烤”的滋味! 凌晨两点,饿得前胸贴后背,几个人勾肩搭背,顶着满天的星光,冲到马大爷的烧烤摊前,点上一把羊肉串,再来几瓶冰镇啤酒,那感觉,简直了! 那叫一个地道!
说实话,我当初报考的时候,对这个学校真没啥概念,一心想离开家乡,随便选了个专业,稀里糊涂就来了。 结果呢? 哎,也算是歪打正着。 回忆起刚入学的时候,军训那叫一个… 酸爽! 烈日当头,教官的嗓门比喇叭还响,稍不留神,就要被罚站军姿。 站到最后,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浑身汗如雨下。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班有个哥们儿,实在受不了了,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引来了全班的哄堂大笑,教官也拿他没办法,只好让他靠边站,哈哈! 算起来,这哥们儿也算是个狠人。
后来,逐渐熟悉了这里的环境,开始适应校园生活。 最大的感触是,我们学校的实操课特别多! 理论课讲完,紧接着就是各种实践,让我们亲手操作,各种设备,模拟各种煤矿场景。 刚开始的时候,笨手笨脚的,经常搞砸,弄得灰头土脸。 老师也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鼓励我们,不厌其烦地讲解,手把手地教。 有时候,我们会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为了一个实验结果,反复调试,反复尝试,累是累,但心里是充实的,也是乐在其中的。
学校的专业设置,确实是围绕着煤炭行业展开的,什么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等等,听起来就有点“硬核”。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毕业之后,就业率相当不错,而且待遇也还行。 毕业季的时候,各个矿业公司都会来学校招人,抢着要我们这些“煤炭人”。 当然,也有不少同学,毕业后选择了转行,毕竟,人各有志嘛。
记得大二的时候,我们班组织了一次井下实习。 第一次真正进入矿井,那种感觉,真是… 复杂。 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只能依靠头顶上的矿灯照明。 空气中弥漫着煤尘的味道,让人感觉有点窒息。 矿井里,各种机器轰鸣,震耳欲聋。 跟着老师,一步步深入,感受着地下的世界,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那个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安全,什么叫责任。 我们要学习的不只是技术,更要学习如何守护生命。
学校的图书馆,我去的次数不多,毕竟,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了。 但图书馆的环境确实不错,藏书也挺丰富的。 偶尔,也会在那里借几本书,看看专业相关的,或者是一些课外读物。 印象最深的是,图书馆里经常会有一些老教授,在那里静静地读书,他们佝偻着背影,却散发着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气质。
除了学习,校园生活也有很多乐趣。 比如,学校的运动会,总是热热闹闹的。 尤其是拔河比赛,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喊着震天响的口号,拼尽全力。 每次拔河,感觉都要把嗓子喊哑,手都要被磨破。 还有篮球赛,男生们在球场上挥洒汗水,为了班级的荣誉而战,呐喊声、加油声,响彻整个校园。
当然,还有食堂。 咱们学校食堂的饭菜,说实话,味道一般般,但胜在便宜! 尤其是那些大份的盖浇饭,管饱! 有时候,我们会几个同学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边吃一边聊着天,分享着彼此的快乐和烦恼。 这种简单的幸福,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弥足珍贵。
再说说宿舍。 我们宿舍条件一般,但同学们的关系特别好。 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晚上,大家躺在床上,聊着天,谈着理想,憧憬着未来。 这种兄弟情,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现在,我毕业已经好几年了。 回想起在山东煤炭技术学院度过的时光,虽然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是感动和怀念。 感谢这所学校,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友谊,也给了我成长的机会。 山东煤炭技术学院,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我青春记忆里,挥之不去的一抹色彩。 它代表着我的过去,也塑造着我的未来。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我曾经是煤炭人,我曾经在这里奋斗过,我曾经在这里拥有过最美好的青春。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