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它的全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念起来有点拗口,像个一本正经、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一丝不苟地递上自己的名片。但我们,身处其中的我们,几乎没人会这么称呼它。
我们都叫它,财大。
就这两个字,简单,利落,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仿佛所有关于未来的焦虑、对数字的痴迷、对一份光鲜履历的渴望,都浓缩在了这个称呼里。它不是清华北大那种自带光环、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也不是人大北师大那种底蕴深厚、听着就充满人文气息的学府。财大,听起来就……特别实在。特别奔着某个目标去。
没错,就是那种近乎冷酷的务实主义。这是我踏进这个校园后,呼吸到的第一口空气的味道。你很少在这里听到学生们高谈阔论理想主义或者诗与远方。走在博学路上,你擦肩而过的同学,耳机里放的可能不是最新的流行歌,而是某个金融分析师的课程录音;手里捧着的,大概率也不是小说诗集,而是厚得能当板砖用的CFA教材。大家的话题,永远离不开实习、绩点、考证、秋招。仿佛每个人都背着一个无形的KPI,行色匆匆,目光坚定,朝着一个名为“金融街”或“国贸CBD”的圣地,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这种氛围,有时候会让人窒息。你会觉得,自己仿佛不是在一个大学,而是一个大型、高效、运转精密的职前培训中心。金融、会计、统计,这三大王牌,像是三座大山,定义了这里绝大多数人的青春。我们在这里学会的第一件事,不是思考世界的终极问题,而是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漂亮的简历,拿到最有含金量的offer。
说实话,这地方没什么浪漫可言。校园不大,甚至可以说有点局促。从南门走到北门,也就一首歌的时间。建筑谈不上宏伟,更没有什么历史古迹。博纳楼和恒宇楼永远人满为患,电梯在下课高峰期堪比春运现场。说到首经贸的图书馆,那简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上六点多,门口就已经排起长龙,每个人都像准备攻城的士兵,只等大门开启的那一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自己心仪的座位。那画面,既悲壮,又有点好笑。你抢到的不只是一个座位,更是未来几个月内卷的资格。
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待久了,你又会发现它别样的可爱之处。
我永远记得秋天。当博学路两旁的银杏树叶子全黄了的时候,整个校园就像是被打翻了的调色盘。金黄色的叶子铺满地面,踩上去“沙沙”作响。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斑驳陆离。那一刻,再紧绷的神经也会不由自主地松弛下来。很多学生,甚至是已经毕业多年的校友,都会特意在那个季节回来,就为了看一眼那条路。那是我们这群“金融民工”预备役,在奔波忙碌的间隙里,所能抓住的最奢侈的诗意。
还有那些猫。首经贸的猫,几乎和它的王牌专业一样出名。它们慵懒地躺在草坪上晒太阳,对来来往往的人群视若无睹。它们有自己的名字,有固定的“食堂”,甚至还有专门的“粉丝群”。在某个赶论文赶到崩溃的深夜,你走出教学楼,看到一只胖乎乎的橘猫在路灯下优雅地舔着爪子,那一瞬间,所有的烦躁好像都能被抚平。它们是这片务实土壤里,生长出的最柔软、最治愈的存在。
我们学校的位置也很有意思。不在学院路,不在中关村,而在丰台。一个听起来……离宇宙中心有点远的地方。但这反而赋予了它一种独特的烟火气。你出了校门,不是象牙塔的延伸,而是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路边的烤串摊、开了十几年的小卖部、吵吵嚷嚷的菜市场……它让你在埋头于各种理论模型和财务报表的同时,能随时被拉回到真实的人间。这种感觉很奇妙,它让你清楚地知道,你所学的一切,最终要服务的,就是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是那些具体的人,是他们的柴米油盐。
这里的老师也一样。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仅仅是学者,更是业界的“老炮儿”。讲起课来,很少有照本宣科的枯燥。他们会把最新的案例、最真实的行业内幕,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坑”都揉进课堂里。一堂课下来,你记住的可能不只是一个理论公式,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待商业世界的视角。他们会毫不留情地告诉你现实的残酷,也会在你迷茫时,用最朴素的话点醒你:“把手里的活儿干好,比什么都强。”
是的,“把手里的活儿干好”。这大概就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烙印。
我们可能不够顶尖,不够有噱头,甚至在很多排行榜上显得籍籍无名。但从这里走出去的人,身上都带着一种共性:可靠、耐用、上手快。我们就像一颗颗精准的螺丝钉,被投放到中国经济这部庞大机器的各个角落,默默地运转,支撑着它的前行。我们不会夸夸其谈,但我们能把账做平,能把模型建好,能把风险控制住。
毕业多年后,我时常会想起在财大的日子。想起那个为了抢一个图书馆座位而狂奔的清晨,想起和室友在宿舍里为了一个案例争得面红耳赤的夜晚,想起博学路那片灿烂得不真实的银杏黄。
它没有给我一个充满风花雪月的大学回忆,却给了我一身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铠甲。它教会我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生存哲学。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这种务实,或许才是一种最稀缺、也最宝贵的品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这个名字,我现在念起来,不再觉得拗口。我仿佛能看到那个一本正经的中年人,他拍了拍我的肩膀,眼神里没有太多花哨的鼓励,只有一句沉甸甸的话:
“去吧,好好干。”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