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哎,说到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七单元,简直是一段“血泪史”。那时候的我,还是个对英语又爱又恨的小鬼。爱它,是因为它能带我去一个全新的世界,认识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听他们讲奇奇怪怪的故事。恨它呢,是因为它总是让我头疼,尤其是那些该死的语法点和背不完的单词。
记得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健康”?那时候,简直是“痛苦”的代名词。什么“健康饮食”,“锻炼计划”,“保持积极心态”,听起来都是那么的“空洞”和“不接地气”。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同学们在下面昏昏欲睡。我呢?一半心思还在课本上,一半心思已经飘到了窗外,想着放学后怎么才能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局游戏。
那时候,我最怕的就是听力练习。那些英语听起来就像外星语,总是断断续续,让人摸不着头脑。特别是那些语速超快的录音,简直是我的“噩梦”。每次听到“What's wrong?”这样的问题,我心里就一万个“what”。根本听不懂,也答不上来。考试的时候,听力题几乎都是“瞎蒙”。现在想想,真是“惨不忍睹”!
当然,也不是所有内容都那么枯燥。第七单元里,有一个关于“健康食谱”的阅读材料,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它介绍了各种各样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肉类等等,还有它们的营养价值。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吃东西也这么“讲究”。我开始尝试着自己搭配早餐,虽然结果往往是“乱七八糟”,但至少,我开始尝试了。
还有关于“运动”的部分。那时候,我特别喜欢打篮球。每天放学后,都会和朋友们一起在操场上挥洒汗水。那时候,我们觉得运动是“快乐”的,是“自由”的,而不是什么“锻炼计划”或者“保持健康”的“负担”。记得有一次,我为了练习投篮,差点把篮球砸到老师的头上。现在想想,真是“惊险”啊!
英语课上,老师会让我们用英语写关于“健康”的作文。我记得我写过一篇关于“我的健康饮食”的文章。那时候,我的词汇量很有限,句子结构也很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美食的“渴望”和对健康的“憧憬”。虽然现在看来,那篇文章写得“幼稚”得不行,但那却是我的“真实想法”。
课本上还介绍了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比如如何“减轻压力”,“保持积极心态”。那时候的我,对这些东西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觉得“莫名其妙”。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这些内容对我们很重要。那时候的我们,学习压力很大,情绪也容易波动。如果能早点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许我们就能过得更“快乐”一些。
除了课本上的内容,我还记得一些有趣的小插曲。比如,为了提高英语口语,我和同学偷偷在课间用英语聊天。虽然说的都是些“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之类的“废话”,但我们乐此不疲。又比如,我偷偷在课本上涂鸦,把那些英语单词画成各种各样的“小怪物”。
现在,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对英语“又爱又恨”的小鬼了。英语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可以用它去看电影、听音乐、和外国人聊天。回想起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七单元,虽然有“痛苦”,有“挣扎”,但更多的是“回忆”和“成长”。那些背过的单词,那些做过的练习,那些经历过的“失败”和“成功”,都构成了我英语学习的“基石”。
也许,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了解世界,为了拓展视野,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第八单元,加油!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