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四川省水产学校,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更像一张旧照片,泛着时间的黄色,时不时在记忆里跳出来。那段日子,阳光刺眼,空气里永远飘着一股混合着鱼腥味和青春荷尔蒙的味道。
你问我水产学校怎么样?别想当然地以为就是养鱼的!当然,养鱼是基础,但我们学的可远不止这些。还记得第一次解剖鲫鱼,那股腥味简直要把我熏晕过去,班里几个女生直接跑出了教室。可你又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为了考试,为了以后能靠这门手艺吃饭。
学校在成都郊区,周围都是农田。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里偶尔飞起几只白鹭,倒也显得挺诗情画意。只不过,我们这些“养鱼人”可没那么多闲情逸致,每天不是泡在鱼塘里,就是埋头苦读各种理论。
那个时候,最怕的就是下雨。一下雨,鱼塘的水就会浑浊,各种指标都会受到影响。记得有一次,连下了好几天暴雨,鱼塘里的鱼开始大量死亡。当时,我们的专业课老师急得团团转,带着我们连夜排水、增氧。那场面,简直像是在抢救生命!
说起我们的老师,个个都是“老江湖”。他们不光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更是丰富。有个老师,叫李老师,他自己就开了一个养殖场,经验丰富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他只要看一眼水,就能知道鱼塘里缺什么元素,鱼有没有生病。
最有趣的是,李老师经常给我们讲一些他自己养鱼的“独门秘籍”。他说,养鱼就像养孩子,你要了解它们的习性,知道它们需要什么。他还说,鱼也是有感情的,你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回报你。当时我们听得半信半疑,觉得他有点迷信。但后来,我自己在养殖场工作的时候,才慢慢体会到他说的那些话的道理。
学校的生活,除了学习,当然也少不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一次“金鱼节”,各种各样的金鱼,争奇斗艳,吸引了附近的村民前来观看。还有辩论赛,主题当然离不开“水产养殖”。记得有一次,我们的辩题是“集约化养殖的利与弊”,双方辩得那叫一个激烈,差点没打起来。
学校里,也少不了爱情的萌芽。毕竟,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总是容易被异性吸引。记得我们班有个男生,暗恋隔壁班的一个女生,为了追她,每天都给她送自己养的鱼。结果,那个女生被他感动了,最终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毕业之后,我们班的同学,有的去了养殖场,有的去了饲料公司,还有的考上了研究生。虽然大家各奔东西,但我们仍然保持着联系,时不时会在微信群里聊聊近况。
现在回想起来,在四川省水产学校的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但却充满了青春的激情和梦想。那里,是我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它塑造了我的性格,也让我对“水产养殖”这个行业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你问我后悔吗?当然不后悔。虽然现在我并没有从事水产养殖相关的工作,但我仍然觉得,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明白了,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对了,说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当年,我们学校的食堂,有一道菜特别受欢迎,叫“酸菜鱼”。那酸爽的味道,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每次去食堂,我都要点一份。现在,我偶尔也会自己做酸菜鱼吃,但总觉得没有当年在学校食堂吃的那种味道。也许,是因为那里面,包含着我对那段青春岁月的怀念吧。
所以说, 四川省水产学校,于我而言, 是一段不可磨灭的青春记忆,是汗水和梦想交织的岁月,它不仅仅是教我养鱼的地方,更是我人生起航的地方。这儿的水产专业,那真是没的说,别的地方,还真不一定有这种氛围。这学校,它就是有点味道,一种特别的味道。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