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芯学能自学能力训练骗局
芯学能自学能力训练骗局
0人回答
1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8-27 13:20:04
188****3100
2025-08-27 13:20:04

那沓厚厚的“训练报告”,我终于还是扔进了垃圾桶。纸张撞击塑料内壁的声音,闷闷的,像一记耳光,扇在脸上,火辣辣的疼。疼,不是因为那几万块钱,虽然那也不是一笔小钱,是牙缝里省出来的。真正的疼,是那种被愚弄、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羞耻和愤怒。

我说的,就是那个名叫“芯学能”的玩意儿,全称好像是叫什么“芯学能自学能力训练”。听听,这名字起得多有学问,多有科技感。一个“芯”,一个“能”,仿佛只要沾上边,你的孩子就能立马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娃,原地飞升成装载了最新AI芯片的超级学霸。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初是怎么一头栽进去的,整个过程简直就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剧本,而我,一个为孩子成绩愁白了头的家长,就是那个被精准锁定的、最完美的“观众”。

一切都始于一个电话,或者说,一个伪装成“教育讲座”的推销会。那个所谓的“指导老师”,西装革履,头发梳得油光锃亮,嘴里蹦出的词一个比一个高大上:“脑波共振”、“阿尔法波引导”、“神经元链接重塑”、“量子纠缠学习法”……我一个文科生,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不明觉厉。他身后的大屏幕上,PPT做得花里胡哨,各种大脑断层扫描图和复杂的数据曲线来回滚动,配合着激昂的背景音乐,气氛烘托得那叫一个到位。

“各位家长,你们还在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而烦恼吗?还在为孩子沉迷游戏、厌恶学习而束手无策吗?”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锥子,精准地扎在我最焦虑的那根神经上。

然后,“芯学能”的解决方案就如救世主般登场了。他们声称,这套系统不是补课,不是刷题,而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开发大脑潜能,提升孩子的核心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打通了,那不就等于打通了任督二脉吗?从此以后,门门功课so easy,清华北大招招手。

多诱人啊!这简直就是所有深陷教育内卷泥潭的家长的“速效救心丸”。

那个“老师”唾沫横飞地描绘着一幅幅美好的蓝图,说他们的设备能通过特定的声光电信号,直接作用于孩子的大脑,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记忆力,重塑思维模式。现场还拉了几个所谓的“成功案例”家长现身说法,一个个声泪俱下,感激涕零,说自己的孩子用了芯学能之后,从班级倒数逆袭成了年级前十。

现在想想,那些人,眼神多么游移,表情多么夸张,简直就是拙劣的演员。可当时的我,被焦虑冲昏了头脑,看到的只有希望,一根能把我从绝望中拽出来的救命稻草。

“一个学期的投资,换来孩子一生的改变,您觉得值不值?” 这句话,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那种集体狂热的氛围里,在“为了孩子未来”这顶巨大无比的道德高帽下,你不掏钱,就好像成了千古罪人,成了耽误孩子前程的绊脚石。

于是,我刷了卡。几万块,换来一个看起来像廉价科幻电影道具的头环、一个平板电脑,和一堆账号密码。

真正的噩梦,从这里才刚刚开始。

所谓的“训练”,就是每天让孩子戴上那个头环,对着平板看一些闪烁的色块,听一些嗡嗡作响的“脑波音频”,再做一些比手机小游戏还幼稚的“思维游戏”。我儿子,一个初二的男生,第一次做的时候就皱着眉头问我:“妈,这不就是‘连连看’和‘找不同’吗?幼儿园小孩玩的吧?”

我当时还训斥他:“你懂什么!这是高科技!是在开发你的大脑潜能!”

现在想起来,我真是个十足的傻瓜。

所谓的“专属指导老师”,交钱之前热情似火,嘘寒问暖;交钱之后,就变成了微信里的一个头像,半天不回一句话。你问他训练原理,他给你发一堆复制粘贴的、你根本看不懂的伪科学术语。你问他孩子没效果怎么办,他只会说:“坚持,要相信科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坚持?我眼睁睁看着儿子的眼镜度数又深了,因为他每天要多花一个小时盯着那个破平板。我眼睁睁看着他越来越烦躁,把那个所谓的“训练”当成天大的负担。而他的成绩,别说原地飞升了,期中考试甚至还因为分心而退步了。

那一刻,我才幡然醒悟。这哪里是什么高科技自学能力训练,这分明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一场针对家长焦虑的、精准的“智商税”收割大会!

他们不卖知识,他们卖的是希望的幻觉。 他们不搞教育,他们搞的是心理的操控。

他们把家长的爱与焦虑,明码标价,打包成一个叫“芯学能”的精美盒子,然后告诉你,只要你买了,你的孩子就能拥有一个金光闪闪的未来。可盒子里装的,不过是一堆廉价的塑料和虚无的谎言。

我去网上搜,才发现和我一样上当受骗的家长,简直数不胜数。大家被骗的经历如出一辙:被讲座洗脑、被成功案例忽悠、被“为了孩子”绑架,最后花大价钱买回一堆电子垃圾。我们这些家长,建了维权的群,在里面互相倾诉,互相慰藉,可又能怎么样呢?钱,多半是追不回来了。那些公司,早就把合同条款设计得天衣无缝,让你有苦说不出。

我写下这些,不是为了博取同情。我只是想把这个血淋淋的教训,摊开给所有和我一样焦虑的父母看。

别信什么能走捷径的“神器”,别信什么能一劳永逸的“潜能开发”。教育,从来就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它就是一日一日的陪伴,一题一题的讲解,一次一次的鼓励,和孩子一起,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路。这个过程,很慢,很辛苦,甚至常常令人沮丧。

但,这才是唯一的正途。

那些打着高科技幌子,贩卖焦虑的芯学能们,本质上和旧社会走街串巷、卖假药的郎中没有任何区别。他们看准了我们的软肋,然后用最锋利的刀,狠狠地割下去。

我们的焦虑,到底喂肥了谁的口袋? 别再让我们的爱,成为他们收割智商税的镰刀。醒醒吧。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