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要说大学里哪个部门最让人心里暖洋洋的,我觉得,资助管理中心必须拥有姓名。真的,没在那儿经历过,可能体会不到那种雪中送炭的感觉。不是说非得自己是贫困生,才能理解他们工作的意义,而是那种被惦记、被关心的温度,在冰冷的数字和表格背后,是真真切切的人情味。
想想刚入学那会儿,拖着大包小包,一脸懵懂地来到学校。办各种手续,填各种表格,人山人海,乱哄哄的。资助政策的宣传单页,也是那时塞到我手里的。说实话,当时没怎么细看,觉得离自己还挺远的。家里虽然不算富裕,但也还能供得起我上学。
后来,家里突发了点状况,经济上一下子紧张了起来。那段时间,我简直焦虑到不行,学也学不进去,晚上也睡不好。本来想咬咬牙挺过去,但真的觉得快撑不住了。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去了资助管理中心。说实话,去之前,我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总觉得申请资助是不是挺丢人的。
还记得那天接待我的老师,是一位很和蔼的女老师,姓李。她先是耐心地听我讲了家里的情况,然后安慰我说:“别担心,先把情况如实填写,学校肯定会尽力帮助你的。” 李老师的态度,一下子就让我放松了不少。她详细地跟我讲解了各种资助项目的申请流程,需要准备的材料,还提醒我一些注意事项。
申请的过程,其实挺快的。学校的审核也很高效,没过多久,我就收到了国家助学金的通知。收到通知的那一刻,我简直如释重负,感觉压在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这笔钱,对我来说,真的是及时雨。它不仅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我用这笔钱交了学费,买了学习资料,还给自己添置了几件像样的衣服。最重要的是,我终于可以安心地学习了,不用再为钱的事情发愁。
除了助学金,资助管理中心还组织了很多活动。比如,勤工助学岗位,为我们这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也增加了一些收入。我还参加过他们组织的感恩教育活动,让我们懂得感恩,回馈社会。
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诚信教育讲座。老师讲了很多真实的案例,告诫我们一定要诚实守信,不能弄虚作假,骗取资助。我当时听得特别认真,心里也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帮助,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这些年,我也看到资助管理中心在不断进步。他们的资助政策越来越完善,资助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经济困难,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他们定期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当然,我也知道,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并不容易。他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申请,工作量非常大。但他们总是尽心尽力地为学生服务,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我一直觉得,资助管理中心是学校里一个特别温暖的存在。他们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这些家庭困难的学生的求学之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爱。
毕业多年,回想起大学生活,资助管理中心总是让我心怀感激。感谢他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助我完成了学业。感谢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温暖了我的大学时光。
我希望,齐鲁工业大学资助管理中心能够越办越好,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希望所有的受助学生,都能心怀感恩,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把这份爱传递下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助”。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滋养。
他们真的不仅仅是发钱的,更是我们大学生活里的一盏指路明灯,或者说,一个温暖的港湾吧。而李老师,每次想起,都觉得像个亲切的长辈,默默守护着我们这些在外求学的孩子。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