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哎,说起这个“etal”,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多少新手被它绊倒,又有多少老手因为用得好而显得专业范儿十足。我呢,算是在学术这条路上摸爬滚打了几年,从最初看到它一脸懵圈,到后来能信手拈来,也算是积累了些血泪教训。今天就想跟大家唠唠,这小小的“etal”,在论文里头到底怎么用,才能不被导师批,不被审稿人挑刺,还能显得你懂行。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etal”到底是个啥。它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魔法咒语,说白了,就是个拉丁语的缩写。全称是“et alii”或者“et alia”,翻译过来就是“以及其他人”。看到没?“以及其他人”!这意味着它一出现,就暗示着,除了你引用的那位大名鼎鼎的第一作者,后面还有一串儿同行呢。别小看这个细节,它直接决定了“etal”只能出现在内文引用里,也就是你文章正文里引用的地方,而你的参考文献列表,也就是文章末尾那长长的一串儿书目,是绝对、绝对不能用它的!为什么?因为参考文献列表讲究的是严谨和完整,每一个作者的名字都得清清楚楚地列出来,不能含糊其辞,这是对原作者最起码的尊重。你总不能说“这篇牛文是张三以及其他人写的”吧?那“其他人”是谁?读者怎么去查阅?道理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我记得刚开始写论文那会儿,总是觉得引文一长串作者名特别烦,生怕占了字数,或者显得页面很拥挤。那时候,天真地以为只要是多个作者,都可以直接用“etal”。结果呢?第一次提交草稿,导师的批语像刀子一样扎心:“某某某同学,你的引文格式一塌糊涂,“etal”不能乱用!”当时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后来才知道,这东西是有规矩的,而且规矩还不是铁板一块,它得看你用的是哪种引文格式。
市面上常见的引文格式,比如APA、MLA、Chicago、IEEE,每一家对“etal”的使用都有自己的脾气。咱们国内写论文,多数理工科用APA或IEEE居多,人文学科可能更偏向MLA或Chicago。我个人经验是,APA格式,通常是当一篇文献的作者数量达到三位或以上时,在首次引用时可以列出所有作者,然后从第二次引用开始,就只写第一作者的姓氏,后面跟上“etal.”(注意,al.后面那个点儿可不能少,因为它是个缩写)。但最近几年,APA也做了调整,比如APA 7th版规定,如果作者数量在2-5位,首次引用时要列出所有作者,之后才用“etal”。但如果作者数量直接就超过6位了,那首次引用就可以直接用“etal”了。你看,这规矩就像时尚,总在变,所以每次动笔前,翻翻最新的格式手册,绝对是少走弯路的秘诀。别怕麻烦,那几页纸能帮你省下多少返工的哭泣啊!
还有个小细节,也是我当年踩过的坑,就是“etal”到底要不要斜体?我的答案是:一般情况下,不用斜体!因为“etal”在这里已经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学术缩写,它不再被视为纯粹的拉丁原文了。如果你非要较真,说它是拉丁语,那就斜体,但大多数格式手册都明确指出不用。当然,如果你所在的期刊或者学校有特别奇葩的要求,那另当别论。但为了保险起见,或者说为了符合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老老实实地保持正体字就对了。别画蛇添足,搞得自己像个特立独行的“艺术家”,结果被批成不规范。
再说说这个句读问题。很多同学会犯迷糊,“etal”后面要不要加点?我的经验是:必须加点!因为它是个缩写,完整的词被省略了,所以那个点儿就是告诉你,“这里有个省略号,读者您自己意会一下”。我看到过不少论文,直接写“Smith etal (2020)”,没有点,看着就特别别扭,像掉了块肉。虽然可能不影响理解,但就像你写错别字一样,让人觉得你粗心大意,甚至对学术不够严谨。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儿不假。
最让人头疼的,可能就是“etal”和“etc.”的混淆了。拜托了!这两个完全是两码事!“etal”是“以及其他人”,指的是“人”;而“etc.”是“et cetera”的缩写,意思是“等等,以及其他事物”,指的是“物”。你总不能说“张三、李四、王五等等的观点”吧?那听起来也太不专业了。所以,当你在指代作者的时候,用“etal”;当你在列举一堆非人事物之后,想表达“诸如此类”的意思时,才用“etc.”。搞清楚这个,论文的严谨性一下子就上去了。
说到底,“etal”的使用,体现的是一种学术规范意识。它不仅仅是个语法问题,更是你作为一名研究者,对学术共同体约定俗成的规则是否了解、是否遵守的体现。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写了篇好文章,内容精彩,论证有力,结果因为几个小小的引文格式错误,让审稿人觉得你不够细心,甚至给你的论文印象分大打折扣,那得多冤枉啊!
所以,我的建议是: 1. 确定格式:动笔前,先搞清楚你的学校、期刊或者导师要求你用哪种引文格式。APA?MLA?IEEE?确定了就去官网下载最新的格式手册,别偷懒! 2. 仔细查阅:手册里对“etal”的具体用法、作者数量限制、首次引用和后续引用的区别,以及是否斜体、是否加点,都会有清晰的规定。认真读! 3. 保持一致:一旦你决定了使用某种格式,并且掌握了“etal”的用法,那么请你在整篇论文中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别一会儿APA,一会儿MLA,更别一会儿加点一会儿不加点。这种不一致是审稿人最容易发现的“硬伤”。 4. 善用工具: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文献管理工具,比如Zotero、Mendeley、EndNote,这些工具能帮你自动生成引文和参考文献列表。虽然它们不能替代你的思考和检查,但能大大降低出错的概率。我个人就特别依赖Zotero,它能根据你选择的引文风格自动调整“etal”的使用,省心省力,但即使这样,每次提交前我还是会手动过一遍,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别把这些引文规范看作是束缚,它们其实是帮你把论文包装得更专业、更易读的工具。当你的论文格式规范、引用清晰时,审稿人才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你内容的精彩程度上,而不是纠结那些琐碎的格式错误。这对于你论文的顺利发表,无疑是添砖加瓦。所以,下次再遇到这个“etal”,希望你不再是眉头紧锁,而是能自信地、准确地把它用对,让你的论文专业范儿十足!毕竟,学术写作,细节之处见真章啊。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