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yet这个词,说它是个磨人的小妖精,一点儿都不为过。每次跟人聊起它,我脑子里总会蹦出那么一两个场景:要么是考试卷上某道抠字眼的语法题,要么是某个非母语学习者一脸困惑地问,“老师,这玩意儿到底什么时候用啊?” 你看,它就是这么个自带“问号”属性的词。要问它一般用什么语态,这问题,本身就有点儿意思。
你若是指着“语态”俩字,非要我在“主动”和“被动”里头二选一,那我可就得挠挠头了。yet这家伙,它不像动词,自己不直接变语态,它是个副词,或者有时候是个连词,更多时候,它是那些需要语态变化的动词的“小跟班”,是修饰语,是调味剂。所以,咱们与其问yet用什么语态,不如问:当句子中出现yet的时候,动词倾向于用哪种时态,以及这些时态里,动词又会以主动还是被动的面貌示人。这样一来,思路是不是就清晰多了?
好,咱直入主题。如果你心里想的是那个表示“尚未”或者“仍然”的yet,那么,它就跟现在完成时好得跟什么似的,简直就是一对儿金牌搭档,黏糊得不行。不信你瞧瞧,咱们学英语,哪个不是从那句“I haven't finished my homework yet.”开始的?你看,这不就是现在完成时的否定形式吗?“我作业还没写完呢!”一股子拖延症的怨念,全揉在这一个yet里了。
现在完成时,它代表的是一种“从过去某个时间点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或者在某个时间点发生,但其影响持续到现在”的状态或动作。而yet,恰恰就是那个在时间轴上,牢牢钉在“现在”这个点上,然后朝过去张望,告诉你:“嘿,到目前为止,那事儿还没影儿呢!” 或者,它也可以往未来瞅一眼,带着点儿疑惑:“难道到现在,那事儿还没发生吗?” 所以,它跟现在完成时的“未完成”或“已经完成但有当下关联”的属性,简直是天作之合。
举个例子吧。设想一个情景:你焦急地在机场等一位老朋友。航班信息屏上滚动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你可能拿起手机,给朋友发消息:“Hey, have you landed yet?” 瞧,“have you landed yet”,这是典型的现在完成时的疑问句。你在问:截止到现在这一刻,你的飞机着陆了没?这个“yet”带着一股子期盼,一丝不确定,还有那么点儿“怎么还没到”的焦躁。又或者,朋友回你:“No, not yet. We're still circling.” 哎,你看,一个简简单单的“not yet”,把未发生的事实和持续的现状,描绘得淋漓尽致。
当然,不只是否定句和疑问句。yet有时候也能出现在肯定句里,但这时候,它往往带上了些许“仍然”、“还有”的意味,而且常常是强调某种出乎意料或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情况。比如:“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yet to be overcome.”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还有很多挑战有待克服”。这里的“yet to be overcome”实际上是一个不定式结构,但它骨子里透着一股被动的味道,而且隐含了现在完成时的“尚未”的意境。你可以理解为“这些挑战到目前为止尚未被克服,但将来会”。这不就绕回现在完成时那个圈子了嘛。
所以,咱们说回语态。当yet跟着现在完成时跑的时候,它既可以搭配主动语态(如:I haven't seen him yet),也可以完美融入被动语态(如:The report hasn't been submitted yet)。关键在于动词本身的意义,以及句子的逻辑主语和宾语的关系。那份报告它自己提交不了自己啊,所以它“haven't been submitted”,那是天经地义的被动语态。而我,是我自己没看见他,所以“haven't seen”就是主动语态。你看,yet就像个百搭的配角,只要剧情需要,它都能出场,而且不抢主角风头,只管烘托气氛。
但是,要是你觉得yet只跟现在完成时玩儿,那可就小瞧它了。这小家伙,有时候也挺有性格的。 它还可以作为连词出现,相当于“but”或者“nevertheless”,表示“然而、但是”的意思。这时候,它就不是那个时间副词了,它连接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句子或短语。比如:“He worked hard, yet he failed.” 在这儿,“yet”把“努力工作”和“失败”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情况连接起来。它不再关心“时间”上的“尚未”,而是关注逻辑上的“转折”。这种情况下,它连接的两个分句,时态可以非常灵活,取决于它们各自表达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可以是一般过去时(He worked hard, yet he failed.),也可以是一般现在时(He is clever, yet he makes mistakes.),甚至可以是将来时。这里的“语态”同样是跟着分句里的动词走的,跟yet本身没直接关系。
还有一种不太常见,但文学作品里偶尔能碰到的用法:yet作为副词,表示“依然、还在”,甚至带点儿“另外的、又一个”的意思。 “Yet another day passed.” ——“又一天过去了。”这里的“yet”强化了“另外一个”的概念,语气里透着一种无奈或者一种延续。这时候,它通常和一般过去时或一般现在时搭配,取决于你描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还是普遍事实。比如,“There's yet hope.” ——“依然还有希望。”这表达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信念,所以用一般现在时。这种用法下的语态,同样由句子里的谓语动词决定。
再比如,yet也可以在“yet to be done”这种结构里出现,刚才提过了,它表示“某事尚未完成/发生”。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不定式被动语态结构,强调任务、工作等还处于未完成状态。 “The full story is yet to be told.” ——“完整的故事尚未被讲述。” “My greatest adventure is yet to come.” ——“我最大的冒险尚未到来。” 这两种,虽然一个是典型的to be done被动结构,另一个是to come的主动结构,但它们都在表达一种“未发生”或“待发生”的状态。在yet to be done里,那个“be done”显然是被动语态。
所以,说白了,yet本身没有“语态”这个属性,它是个很灵活的词。但如果我们非要总结它“一般”的用法,那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 1. 绝大多数时候,尤其是表示“尚未”或“到现在为止”的时候,yet是现在完成时的死忠粉。 你会发现它经常出现在否定句(haven't/hasn't done yet)或疑问句(Have/Has you done it yet?)中。这时候,动词的语态既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完全取决于句子的实际意义。比如,你没吃过那道菜(主动):I haven't tried that dish yet。那道菜还没被尝试过(被动):That dish hasn't been tried yet。看到了吗?yet只是个时间副词,它不挑语态,它只负责把“未完成”或“尚未发生”的味道,稳稳地传达出来。 2. 当yet以“yet to do/be done”的形式出现时,它表示“某事尚待完成”。这里面,to be done就是不定式被动语态的典型代表,而to do则是不定式主动语态。但两者都传递着一种“未完待续”的意味。 3. 如果yet是作为连词,连接两个有转折意味的句子,那它就不再是时间副词了。此时,它连接的句子里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完全独立,跟着各自句子的具体语境走。
总结一下我的个人看法吧,这yet啊,它就像一把语言里的瑞士军刀,看着小巧,功能可不少。但它最核心、最常被使用的那个“刀片”,无疑就是它和现在完成时的捆绑,共同描绘那个“截止到现在”的未完成或疑问。至于语态,你得先弄清楚动词本身是主动还是被动,然后再把yet放进去,它只是一个点缀,一个强调,一个时间坐标。别让它迷惑了你,抓住它最本质的那个“未完待续”的内核,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