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通常情况下英语,对我来说,像是横亘在面前的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的河流。小时候觉得它神秘,电视里老外叽里呱啦,听不懂,就觉得高大上。等到开始学了,才发现,嗯,的确挺复杂的。
记得第一次真正体会到英语的用处,还是小学四年级,跟着爸妈去南方玩。在机场,爸妈忙着办手续,我一个人无聊地晃悠,看见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女孩,抱着一个玩具熊,好像迷路了,哇哇大哭。她说的我一句都听不懂,但看着她着急的样子,我猜她可能是找不到妈妈了。那时候我刚开始学英语,磕磕绊绊地用刚学的“Where is your mom?”问她。她愣了一下,指着一个方向,嘴里说着什么。我虽然没完全听懂,但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拉着她往那个方向走,最后果然找到了她的妈妈。她妈妈一个劲儿地跟我说“Thank you”,那一刻,我心里特骄傲,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小英雄。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认真学英语了,觉得这玩意儿,还真有点用。
不过,学英语的路,那叫一个漫长啊。语法,词汇,听力,口语,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尤其是语法,简直就是我的噩梦。什么主谓宾定状补,过去式,将来时,各种时态,各种从句,头都大了。老师讲的时候好像都懂,一做题就错。那时候最怕的就是英语考试,每次都考得一塌糊涂。
记得初中时候,班里有个英语学霸,叫李明。那家伙,英语说得溜溜的,跟老外交流都没问题。每次英语课,他都积极回答问题,老师也特别喜欢他。我羡慕得不行,也想跟他一样。就偷偷地观察他怎么学英语的。发现他每天早上都大声朗读英语,还经常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我也学着他的样子,每天早上起来背单词,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虽然进步很慢,但总比原地踏步强。
有一次,学校组织英语演讲比赛。我鼓起勇气报了名。为了准备这次演讲,我下了很大的功夫。我找了很多英文演讲稿,一遍一遍地练习,让李明帮我纠正发音。那时候每天晚上都练习到深夜,嗓子都哑了。比赛那天,我站在台上,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我尽量让自己镇定下来,深吸一口气,开始演讲。虽然中间有点磕磕绊绊,但总算完成了。最后,我竟然得了二等奖。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
后来,上了高中,英语学习更加紧张了。高考的压力,让我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那时候,我每天都做大量的练习题,背大量的单词。记得有一次,为了背一个单词,我整整背了一个晚上都没记住。那时候,我真的想放弃了。觉得英语太难了,自己可能永远都学不好。但我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我知道,如果放弃了,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大学的时候,我选择了英语专业。很多人都觉得,学英语专业以后肯定能找到好工作。但我觉得,学英语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更是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在大学里,我接触到了更多的英语知识,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进步。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收着知识。
大学毕业后,我并没有选择从事英语相关的工作。而是选择了一份与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很多人都觉得我浪费了大学四年的时间。但我觉得,大学四年学到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这些东西,对我现在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虽然我已经很久没有系统地学习英语了。但我仍然坚持每天看英文新闻,听英文歌曲。我觉得,英语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乐趣。通过英语,我可以了解世界,与不同的人交流,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英语,对我来说,不再是横亘在面前的河流,而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我和世界。 虽然口语还带着浓浓的家乡味儿,虽然语法偶尔还会出错,但那又怎样呢?重要的是,我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进步。 英语,就是这样,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乐趣。也许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而且,谁知道呢,也许未来某一天,我还会重新拿起英语书,继续我的英语学习之旅。毕竟,学习永无止境嘛。我觉得,我这辈子都跟英语杠上了。它就像一个老朋友,虽然有时候会让我头疼,但更多的时候,是陪伴和支持。就这样吧,和英语,相爱相杀,直到永远。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