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我们太痴迷于一种横向的英文。
什么叫横向的英文?就是那种摊大饼式的学法。今天背五十个单词,明天刷一百道选择题,后天看一篇外刊,囫囵吞枣。我们像个仓鼠,不停地往自己的颊囊里塞东西,塞得满满当当,追求的是“量”。词汇量破万,两万,三万。能读懂新闻,能看懂菜单,能应付考试。这看起来很美,不是吗?
可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你明明认识一个句子里的每一个单词,但就是抓不住那个“味儿”。你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隔着一层毛玻璃在看这个语言。你说的英语,语法没大错,用词也还行,但就是干巴巴的,没有生命力,像一具精美的骨架,偏偏没有血肉。你的外国朋友能听懂,但他脸上的表情,总带着一丝需要使劲儿才能理解的客气。
这就是横向的英文的终点。一片广阔但浅薄的盐碱地。你在上面跑得飞快,却永远扎不下根。
所以,我今天想掰扯掰扯另一个东西,一种更稀缺,也更要命的能力——纵向的英文。
如果说横向是追求宽度,那纵向,就是不计一切代价地追求深度。它不是让你认识一万个词,而是让你把一百个词,用到骨头里去。是钻井,不是开荒。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run。
一个横向学习者,会告诉我,run,跑。然后呢?可能还会知道 run a company,经营一家公司。考试够用了。
但一个纵向的英文探索者,会怎么看这个词?
他会看到一幅动态的、不断流变的画。
你看,从“跑”这个最核心的物理动作,延伸出了“流动”、“蔓延”、“运行”、“竞选”、“(线性)破损”等等无数的意象。它们之间有一根看不见的线连着,都共享着一种“连续不断地从A点到B点”的底层逻辑。
一个纵向的学习者,他不会满足于背下这些搭配。他会去“咂摸”。他会去感受,为什么是 run a company?因为公司需要持续不断地运转,不能停。为什么是 a run in the stocking?因为那丝线一旦断裂,会“跑”出一条长长的痕迹。
这种“咂摸”的过程,才是纵向的英文的核心。
还不止。一个纵向学习者,还会继续往下挖。
同样是“跑”,为什么要用 sprint,什么时候用 dash,什么时候用 jog,什么时候又是 bolt?
dash out of the room
。它有种突然和仓促感。The horse bolted.
它强调的是一种失控的、逃离式的飞奔。发现了么?横向学习者说,“这些词都表示跑”。纵向学习者会告诉你,这几个词背后,是完全不同的心跳、呼吸和场景。
这就是区别。纵向的英文,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感受力的打磨。它要求你像一个侦探,去追溯一个词的前世今生;像一个美食家,去品尝不同词汇之间最细微的口感差异;像一个画师,去感受每个词在你脑海里勾勒出的那幅独一無二的画面。
这种学习方式,一开始会很慢,甚至有点“笨拙”。
当你身边的人都在用APP打卡,炫耀自己一天又“斩”了多少词的时候,你可能一整个下午,都在跟一个词死磕。你翻遍了五六本不同的词典,包括英英词典、同义词词典、词源词典。你在语料库里搜索这个词在真实语境中的上百个例句,看它如何跟其他词搭配,看它在不同语境里如何“变形”。你甚至会去读一段包含这个词的文学作品,看大师是如何驾驭它的。
这个过程,不性感,不酷,甚至有点孤僻。
但回报是惊人的。
你的英文,会慢慢开始拥有“质感”。
你不再是一个词汇的搬运工,而是一个词汇的魔术师。你知道哪个词是温暖的,哪个词是冰冷的;哪个词是锋利的,哪个词是钝拙的。你写出来的东西,说出来的话,开始有节奏,有温度,有画面。你不再是鹦鹉学舌,而是真正开始用这门语言思考和表达。
这玩意儿,没法速成。市面上所有打着“XXX天搞定英语”旗号的课程,给你的都只能是横向的英文。因为纵向的能力,无法量化,无法打包成产品,它是一种内化的、私人的修行。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让英语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一件随时可以穿脱的外套。
忘了那些该死的单词书吧。
从今天起,慢下来。
遇到一个让你心动的词,别急着放过它。像对待一个新认识的有趣的人一样,跟它待一会儿。问问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它有哪些亲戚朋友,它在什么场合会开心,在什么场合会尴尬。
去挖一口属于你自己的井。也许一开始很费劲,很久都看不到水。但你挖得越深,最后涌出的泉水,就越甘甜。
那才是真正属于你的,纵向的英文。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