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我记得小时候,刚学英语那会儿,老师教的就是“Please say please!”。那声音,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点好笑。那时候,觉得“请”这个字,加上“Please”,简直就无敌了,什么都能要到,什么都能解决。
可长大之后,才发现,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同样是“请”,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场合,那味道,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就好比,你跟爸妈要钱,说“爸,给我点钱呗,我要买个东西”,和说“爸,请你给我点钱,我真的急用!”,效果能一样吗?肯定不行啊!第一个听起来像撒娇,第二个...估计得挨顿骂,觉得你阴阳怪气。
所以说,“Please”的精髓,不在于那个字面上的“请”,而在于背后的态度和语境。
有时候,它是“麻烦您了”,带着点客气和尊重。比如,你去银行办事,跟工作人员说“Please帮我办理一下这个业务”, 这时候,翻译成“麻烦您了”就特别合适,显得你懂礼貌,也尊重别人的劳动。但如果你说“请帮我办理一下这个业务!”,语气重了,听起来就有点命令的意味,反而适得其反。
有时候,它是“拜托了”,带着点恳求和期盼。好比,你跟朋友借钱,知道人家手头也不宽裕,只能硬着头皮说“Please帮帮我,我下个月发工资就还你”, 这时候,“拜托了”就比“请”更贴切,更能表达你那种不好意思又迫切的心情。
有时候,它甚至是“求你了”,带着点无奈和妥协。比如,你跟女朋友吵架了,想哄她开心,只好低声下气地说“Please别生气了,我错了还不行吗?” 这时候,“求你了”就比“请”更能体现你那种认错的态度,希望能得到原谅。
还有些时候, “Please” 甚至可以翻译成“千万”。我记得有一次,跟一个老外朋友去吃火锅,他第一次吃,什么都不懂,我就一直叮嘱他“Please不要放太多辣椒,不然你会受不了的”。 这里,如果我翻译成“请不要放太多辣椒”,就显得有点生硬,不如“千万不要放太多辣椒”更口语化,更有一种关心的味道。
所以啊,翻译“Please” 真的要看情况。 别死抱着一个“请”字不放,那样会显得很僵硬,也很不地道。要学会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最合适的中文表达, 才能把 “Please” 背后真正的情感传递出来。
我再举个例子,假如你在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比如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你需要请求发言的机会,这时候说“Please allow me to speak”,翻译成“请允许我发言”就比较合适,显得正式、庄重。但如果你是在一个轻松的聚会上,想插一句嘴,说“Please let me say something”,翻译成“让我说两句呗”就更自然,更接地气。
甚至, “Please” 在某些语境下,可以省略不译。 比如说,在餐厅里,服务员问你“What would you like to order?”,你回答“I want a coffee”, 这样说完全没问题。 如果你说“Please I want a coffee”,反而显得有点奇怪,多此一举。
所以,翻译真的不能死板。 语言是活的,要灵活运用,才能真正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意思。 “Please” 也是一样,不要被它的字面意思所束缚,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才能把它翻译得更加准确、更加生动、更加传神。这大概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吧,永远充满惊喜,永远值得我们去探索。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场景,同一个“Please”的理解和翻译,可能都会不一样,这就是语言的主观性,也是语言的有趣之处。你觉得呢?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