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把英语专四和六级放在一起比,就好像非要问关公和秦琼谁更能打,听着像个问题,其实压根就不是一个赛道的。我跟你说,这俩考试之间,隔着的根本不是难度系数,而是一道清晰得不能再清晰的次元壁。
一个是给英语专业学生量身定做的“家法”,另一个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英语版。你说,这怎么比?
先聊聊六级吧。
六级,在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同学的眼里,那就是英语能力的珠穆朗玛峰。过了四级,刷到个不错的分数,下一步自然就是向着六级进发。它像一个公开的、大众的、具有普适性的认证。你过了,意味着你的英语水平在广大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里,算是“优良”了。找工作的时候,简历上写个“CET-6 通过”,HR一看,哦,这小伙子/小姑娘英语基础还行,至少看个英文邮件、读个产品说明书问题不大。
六级的考察,说白了,是一种“应用能力”的泛泛之交。它的听力,是日常对话、校园场景、短篇新闻,你就算听不懂几个词,连蒙带猜也能抓住大意。它的阅读,文章来源五花八门,社科、科普、新闻报道,什么都来点,但基本都是通识类的,不会有太多让你瞳孔地震的生僻专业词汇。它的写作和翻译,也多是社会热点、文化现象,考验的是你能不能用相对地道的句式,把一件事说明白。
所以,六级像什么?它像一条宽阔平坦的国道。路上车水马龙,大家的目标都很明确,就是从A点开到B点。路况不复杂,只要你驾照(四级)考到手,再练练车技,熟悉下路上的标志,基本上都能安全抵达。它考验的是一种通用驾驶技能。
但是,专四呢?
我的天,专四(TEM-4,Test for English Majors-Band 4)这玩意儿,从名字开始就透着一股“圈内人”的排他性。它不是国道,它是一条崎岖、狭窄、只有特定俱乐部成员才能进入的专业赛道。
你问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六级和专四哪个重要?他要是犹豫超过一秒钟,那他大学四年可能都在梦游。对于我们这群人来说,六级是“应该过”,专四是“必须过”。六级没过,是有点丢人;专四没过,那简直就是对你整个大学生涯的公开处刑,是一种身份认同的崩塌。你会开始怀疑人生:“我一个学英语的,怎么连专四都过不了?”那种压力,是外界无法想象的。
那专四到底“专”在哪?
它的变态,在于它考察的不是你会不会“用”英语,而是你对英语这门语言本身的解剖学知识有多扎实。它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专业的、带着“科班”烙印的审视。
还记得当年考专四的场景。听力部分,根本不是六级那种慢悠悠的对话。上来就是一段语速飞快、信息密度爆炸的Mini-Lecture(微型讲座),中间几乎不给你喘息的机会,你需要一边飞速理解,一边疯狂做笔记,晚一秒就跟不上,然后整段垮掉。还有那个臭名昭著的News Broadcast(新闻广播),模仿BBC或VOA的真实新闻,那语速、那连读、那吞音……考场里一片死寂,只听得见笔尖在纸上划出的绝望声音。
然后是词汇和语法。六级考的词汇,大多是核心高频词。专四呢?它专挑那些你脸熟但意思搞不清、或者长得差不多让你玩“大家来找茬”的词。什么近义词辨析、固定搭配、介词用法,那题目出得叫一个刁钻,刁钻到你怀疑编书的人是不是有什么反社会人格。它在告诉你:光认识这个词没用,你得知道它在什么语境下,和谁搭配,表达什么微妙的情感色彩。这是一种“精细化操作”的要求。
阅读理解,专四的文章,学术性扑面而来。语言学、文学评论、英美文化历史……它默认你对这些背景知识有所涉猎。文章的句子结构也远比六级的复杂,长难句套着长难句,逻辑关系盘根错节。你读的不是信息,是作者的行文逻辑和修辞手法。
最后,是写作和那个让无数英专生闻风丧胆的听写(Dictation)。六级的写作是给你个话题自由发挥,专四的Note-writing & Summary writing,是先让你听一段材料,在极短时间内记下要点,然后再根据要点写一篇摘要。这考验的根本不是写作能力,是听、记、写的综合快速反应能力。至于听写,那更是终极折磨。一段150词左右的短文,念三遍,第一遍完整听,第二遍分句听写,第三遍校对。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错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那感觉,就像有人拿着机关枪对着你的知识盲区疯狂扫射。
所以,你看,六级是在问:“你会开车吗?” 而专四是在问:“你知道这台发动机的活塞行程和气门正时吗?你能在蒙扎赛道跑进两分钟吗?”
从这个角度说,专四的水平要求,无疑是更高的。它代表了一种学术深度和专业基本功。一个能高分通过专四的学生,他的语言基础、对英语的精细化理解,通常是远超只通过六级的非专业学生的。这不是天赋问题,是训练方向和投入时间的巨大差异。一个天天在健身房举铁练肌肉的,和一个只在公园慢跑的,能比爆发力吗?
当然,这也不是说六级就“水”。对于广大的非专业同学来说,在繁重的专业课之余,能把英语维持在六级水平,甚至刷出高分,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证明了他们出色的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而且,很多理工科、商科的同学,他们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口语交流能力,因为实践需要,可能比一些只知道埋头做题的英专生要强得多。
所以,这个问题的核心,不是一个简单的“高下之分”。
六级,是广度,是社会通用性的标尺。 专四,是深度,是专业领域内的门槛。
一个优秀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他的英语能力体现在能用英语作为工具,去学习和交流他自己领域的知识。他的战场,在国际会议、在学术期刊、在海外客户的邮件里。
而一个合格的英语专业学生,他的能力则首先体现在对语言本身的掌握上。他的战场,就是专四、专八、是翻译、是文学研究、是语言教学。
所以,别再问哪个水平高了。这就像问一个全科医生和一个心脏外科专家谁的医术更高明一样。他们都很厉害,只是厉害的方式和领域,完全不同。
如果你非要一个答案,那我只能这么说:对于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专四是地基,六级只是地基之上的一块砖。地基不牢,再多砖头也只是个危房。而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六级,就是他们能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大厦,添上的最坚实、也最亮眼的一块砖。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