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这个问题,每隔一段时间,总会被人从犄角旮旯里翻出来,带着一股子热切和迷茫,扑面而来。
我得先给你泼一盆冷水,透心凉的那种。如果你想问的是,能不能像以前考个会计证、计算机等级证那样,自己买几本书,刷刷题,然后参加一个国家统一考试,拿到一个红本本,从此挂牌营业,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答案是:不行。早就没这回事了。
那条路,在2017年9月,就已经被国家正式堵死了。人社部取消了心理咨询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那个曾经让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国考”二、三级证书,从此成为了历史的绝唱。
为什么?
你得想想,心理咨询是什么?它不是修电脑,不是做报表,它是在处理一颗颗活生生的、正在受苦的心。它面对的是人性中最幽深、最复杂、最脆弱的部分——创伤、抑郁、焦虑、绝望。你觉得,这样一份工作,是靠背诵几个理论流派、记住几个心理学名词就能胜任的吗?
那就像是,你把一本《外科手术图谱》背得滚瓜烂熟,就觉得自己能上手术台给人开膛破肚了。
你敢让这样的人给你动刀子吗?不敢吧。那凭什么认为,人的心灵就可以被如此“草率”地对待?
取消国家统考,在我看来,反而是这个行业走向专业、走向规范的第一步。因为它把那道看似敞开,实则充满了误导和风险的“方便之门”给关上了。它逼着每一个想要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去直面一个更残酷、也更真实的问题:我,到底该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咨询师?
好了,冷水泼完了,我们来聊点实在的。
“自考”这个词,其实可以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就是我刚才说的,纯粹的、以应试为目的的自学。这条路,死了。现在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各种“心理咨询师证书”,什么ACI、WMECA……听起来高大上,但你得擦亮眼睛,它们都不是国家级的执业资格认证,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培训结业证明”。它能证明你参加了某个课程,学了点东西,但它绝不等于你有了可以独立接待来访者的执业能力。拿着这种证去忽悠人,不仅不道德,甚至是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
但“自考”还有第二种理解——以自我成长和专业精进为目的的、持续终身的自我学习。
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都必须是一个顶级的“自学者”。因为书本知识,只是成为咨询师这条漫漫长路上,第一块,也是最微不足道的一块敲门砖。
那么,砖头之后呢?是一座需要你用生命去攀爬的大山。
这座山,至少由三根支柱撑起来,缺一不可。
第一根支柱,叫专业督导。
这是什么?这么说吧,你刚开始做咨询,就像一个新手司机,虽然考了驾照(学了理论),但一上路就手忙脚乱。来访者随便一个急转弯(突发情绪),你就可能熄火、甚至翻车。督导,就是那个坐在你副驾上的老司机。他会看着你开车,告诉你什么时候该换挡,什么时候该踩刹ACLE,会在你压线的时候狠狠敲你一下。
在咨询中,督导会帮你分析案例,让你看到自己的知识盲区;更重要的是,他会像一面最无情的镜子,照出你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偏见、焦虑,甚至是你试图在来访者身上满足自己的某些隐秘需求的“反移情”。没有督导,你的咨询工作基本等于“盲人摸象”,不仅帮不到来访者,还极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而督导,是非常昂贵的,是需要你用真金白银去投入的。
第二根支柱,叫个人体验。
什么意思?就是你自己,也必须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另一个资深咨询师的咨询。你得先完整地、深入地躺到那个沙发上,去经历一遍被看见、被倾听、被剖析、被疗愈的全过程。
为什么?因为你无法把别人带到你自己都未曾去过的地方。如果你自己内心都还是一团乱麻,充满了未被觉察的创伤和防御,你又如何能清明、稳定地去容纳另一个人的痛苦?在个人体验中,你处理的是自己的“料”,是把自己这个“容器”打扫干净、变得坚固。这样,当来访者的情绪风暴袭来时,你才不会被卷进去,不会被淹没。这同样是漫长且昂贵的。
第三根支柱,是持续不断的实践。
理论学得再多,没有实践时长,一切都是空谈。从最初在公益热线接电话,到在机构实习,再到战战兢兢地开始接待低价的、甚至免费的个案……你需要积累至少几百个小时的个案经验,才能勉强说自己“入了门”。而一个成熟的咨询师,这个数字通常是几千甚至上万小时。
最初的那几百个小时,你可能都是在挫败、无力、自我怀疑和手心冒汗中度过的。你会发现书本上的理论在鲜活的个体面前是那么苍白,你会无数次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有熬过这个阶段,把理论内化成你的直觉,把技术融化在你的血液里,你才能真正开始“工作”。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心理咨询师是可以“自考”的吗?
这条路,它漫长、烧钱、极其耗费心力。它要求的,远不止是智商和知识,更是你的情商、你的人格、你的耐心,和你敢于直面自己和他人内心深渊的勇气。
所以,如果你对心理学抱有热情,想帮助别人,这颗心无比珍贵。但请你,把它安放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你可以从“自学”开始——去读心理学的专业书籍,去听公开课,去了解这个学科的广度和深度。这会帮你判断,你是不是真的热爱它,是不是真的适合它。
但如果你决定要走下去,那就请你做好准备:去接受系统的、学院派的教育(比如考心理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这是目前最扎实的路径),或者去寻找国内那些真正严肃、严谨、口碑好的长程培训项目。然后,准备好你的钱和时间,去找督导,去做个人体验,去踏踏实实地累积你的实践时长。
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把伦理二字刻在心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不接自己搞不定的个案,这是对来访者负责,也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这条路,没有捷径。它从来不是一场可以投机取巧的考试,而是一场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修行。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