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张本智和大学是自己考的吗?
张本智和大学是自己考的吗?
0人回答
52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7-10 13:25:08
188****3100
2025-07-10 13:25:08

说实话,每次看到这种问题,我都有点想笑,但又笑不出来。这问题问得,就好像在问一个顶级的F1赛车手,他的驾照是不是满分考过的一样。答案,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但问题的背后,那股子别扭劲儿,才是真正有意思的地方。

先给个直截了当的答案:当然不是

他不是背着书包,挤着东京的山手线,跟千千万万日本高中生一起,参加那个能把人逼疯的“大学入学共通测试”,然后凭借分数敲开早稻田大学校门的。你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张本智和,一个从小就在球馆里嘶吼、把青春和汗水都砸在那张绿色球台上的少年,他有时间去背历史年表、解三角函数、分析夏目漱石吗?

别开玩笑了。

他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赛道,在日本,这叫AO入試(Admissions Office入试)。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给那些在特定领域里“玩”到顶尖、“玩”出花儿来的人,开的一扇窗户,甚至可以说是一扇正门。这套系统不看你那张标准化的考试卷子得了多少分,它看的是你这个人,你的“料”,你的特长,你过去干了些什么牛逼的事,以及你将来能给这所大学带来什么。

对于张本智和来说,他的“申请材料”是什么?是他那块沉甸甸的奥运会奖牌,是他在国际乒联排名上的位置,是他一次次在赛场上让对手头疼的搏杀,是他背后那个巨大的、代表着日本乒乓球未来的商业和媒体价值。这份“简历”,比任何一张满分的考卷都更具分量,也更让早稻田大学这样的名门学府动心。

所以,当有人在网上酸溜溜地敲下“不公平”三个字的时候,我总觉得,他们搞错了一件事。

他们把所有人的成功,都强行摁进了一个模子里——那就是“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在这个逻辑里,只有头悬梁锥刺股,只有熬夜刷题,只有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中杀出一条血路,才叫“正道的光”。其他的,似乎都带了点“投机取巧”的原罪。

可世界是这样的吗?

一个普通学生,他的战场是教室和考场,他的武器是笔和大脑里的知识储备。他十年如一日地磨练这件武器,最终在高考或共通测试中一决胜负。这值得尊敬,毫无疑问。

张本智和呢?他的战场,是灯光刺眼的体育馆,是全世界的目光焦点,是隔着一张球网、对面站着一个同样身经百战的对手。他的武器,是手里的球拍,是电光石火间的反应,是精确到毫米的肌肉控制,是那种在零点几秒内就要做出决策的、高度浓缩的智慧和勇气。

他的人生考卷,早就摊开在另一张桌纸上了,一张绿色的、画着白线的桌子。

从他还是个奶声奶气、一边打球一边嚎啕大哭的“怪物小学生”开始,他就已经被扔进了职业体育这个残酷的绞肉机里。我们看到的是他在赛场上的嘶吼,是媒体的追捧或争议。我们看不到的呢?是童年的缺失,是日复一日、枯燥到令人发指的基础训练,是每一次输球后几乎要将他吞噬的压力,是伤病,是孤独。

普通学生在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在地球的另一端倒时差,准备一场决定排名的国际公开赛。普通学生在享受暑假的时候,他可能在某个封闭的训练基地,对着发球机挥汗如雨。

这难道不是一种“考试”吗?这难道不是一种比坐在教室里严酷百倍的“修行”吗?

他的每一次挥拍,都是一次解题。每一次胜利,都是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他用十几年的时间,几乎是燃烧生命的方式,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在特定领域里无可替代的人才。

现在,早稻田大学这样的学校,看到了这份独一无二的“答卷”,对他说:“来吧,我们这里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的经历和精神,能给我们的校园带来不一样的活力。”

这,怎么就不公平了?

这恰恰是另一种维度的公平。它承认了,人的价值是多元的,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一个健康的社会,既需要能写出传世论文的学者,也需要能在奥运赛场上升起国旗的英雄。用学术的尺子,去量体育的高度,本身就是一件很荒唐的事。

更何况,早dqo;早稻田大学招收体育特长生,那是有着悠久传统的。从棒球的斋藤佑树,到花样滑冰的羽生结弦、荒川静香,再到现在的张本智和,早稻田的体育部名人堂星光熠熠。这是一种双赢。学校得到了巨大的声誉和影响力,而运动员们,则可以在高强度训练和比赛之余,获得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为自己退役后的漫长人生,铺下一块基石。

说到底,纠结于“张本智和大学是不是自己考的”这个问题的人,可能内心深处,还是无法接受一个事实:有些人,生来就拿了一副和我们完全不同的牌,并且在一条我们完全陌生的赛道上,早早地就开始了冲刺。

我们习惯了用自己的坐标系去衡量整个世界,一旦发现有人不在这个坐标系里,就觉得不舒服,觉得“破格”,觉得“走了后门”。

但其实,人家走的是一扇为他这样的人特意敞开的正门。那扇门的门票,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换来的。

所以,别再问了。

有这个时间,不如去看看他下一场比赛。看看那个曾经的“乒乓神童”,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青年,是如何在那个小小的球台前,继续书写他那份独一无二的、充满了嘶吼与拼杀的“人生考卷”的。

那,比任何一场纸面上的考试,都更惊心动魄。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