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提起树达学院教务系统,我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画面,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智慧校园,也不是什么便捷高效的数字化平台。
不,都不是。
是那个经典的、万年不变的蓝白界面,那个分辨率似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LOGO,以及那个在每次选课大战前夜,总能精准卡顿的登录按钮。它就像一位脾气古怪、深居简出的老宿管,手里攥着我们所有人的命门,你明知他效率不高、规矩繁琐,却又不得不每天赔着笑脸去敲他的门。
这玩意儿,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站了。它是我们这群树达学子青春记忆里,一道混合着咖啡因、肾上腺素和淡淡绝望的数字烙印。
你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还用说,必须是抢课。
那不是选课,那是战争。一场没有硝烟,却足以让整个宿舍楼心率同步的战争。开战前一晚,氛围就开始发酵。你会看到走廊里的人,眼神里都透着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大家互相打探军情:“你那门专业课开了几班?”“听说王老师的课给分巨好,你网速行不行啊?”“哥们儿,备用方案做了几套?”
到了预定时间前十分钟,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只有鼠标单调的“咔哒”声,和每个人自己砰砰的心跳声。我至今还记得,我大二那年抢“影视鉴赏”这门公选课的场景。我的舍友,一个壮硕的北方汉子,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开了三台电脑,两个浏览器,手机热点随时待命,桌上还摆了一杯据说是能“开运”的冰美式。他的表情,比他考四级时还要凝重。
零点一到。
刷新。再刷新。进去了!卡住了。
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就像你百米冲刺,眼看就要撞线,却一头扎进了沼泽地。页面上那个小小的、转个不停的加载圆圈,在那个瞬间,拥有了堪比黑洞的引力,吸走了你所有的希望和耐心。你只能疯狂地戳着F5,嘴里念念有词,祈祷各路神仙显灵。
“卧槽!我抢到了!”隔壁宿舍一声石破天惊的呐喊,瞬间打破沉寂。紧接着,就是此起彼伏的哀嚎与欢呼。而树达学院教务系统,这位“战争”的总导演,总是在掀起高潮后,适时地“服务器崩溃”,留下一地鸡毛,让我们在狂喜与悲愤中,自行消化这跌宕起伏的半小时。
抢课,只是开胃菜。真正对灵魂造成持续性暴击的,是查成绩和那个该死的绩点。
如果说抢课是短痛,那等成绩就是凌迟。考完试的那几周,登录教务系统的频率,比你刷朋友圈还高。明明知道老师还没录入,但就是忍不住,一天刷个七八遍,仿佛多刷一次,就能把60分刷成90分。
终于有一天,你像往常一样输入学号密码,登录,点开“成绩查询”——列表不再是空的了!那一刻,心脏骤停。你的目光像雷达一样飞速扫描,寻找那门你最没底的科目。究竟是“高分飘过”还是“壮烈挂科”?这感觉,比开盲盒刺激多了。
而当所有成绩都尘埃落定,那个被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绩点,就成了对你这一个学期最冷酷的总结。它像一个标签,不由分说地贴在你身上。它决定了你的奖学金,你的保研资格,甚至是你和父母通话时的底气。树达学院教务系统在这里,扮演了一个绝对权威的审判者。它不关心你为了某个项目熬了多少夜,不关心你为了某个知识点和同学争论了多久,它只认那个数字。
我们都曾在这个数字面前,或欣喜若狂,或黯然神伤。我见过学霸因为绩点从3.9掉到3.85而懊恼一下午,也见过“学渣”朋友因为一门高数惊险及格,而在宿舍楼下狂奔庆祝。这些悲欢,都围绕着这个系统里冷冰冰的数字展开。
当然,它也不总是一副“阎王脸”。比如,每学期末的评教。
那是个大型“夸夸”现场,也是个难得可以“吐槽”的官方渠道。虽然我们心里都清楚,这玩意儿可能就是个形式,但大家还是会一本正经地填完。给喜欢的老师打上全五星,留言区写满发自肺腑的彩虹屁;遇到实在让人一言难尽的老师,也会在“教学建议”里,用最委婉的语言,提出最尖锐的批评。这个功能,让那个高高在上的系统,稍微接了点地气,仿佛在说:“喏,给你们个机会,说说心里话吧。”
还有那些繁琐的流程,比如申请补考,提交毕业设计选题,查看课程表……每一次操作,都是一次对耐心的考验。它的UI设计逻辑清奇,有时候找一个功能,得像玩密室逃脱一样,点开好几个不相关的子菜单。你甚至会怀疑,这套系统的开发者,是不是个喜欢恶作剧的哲学家,想通过这种方式,磨练我们的心性。
后来,我们慢慢地,就和它和解了。
我们摸清了它的脾气。知道它在什么时间段最“傲娇”,知道哪个浏览器的兼容性最好,甚至知道那个扭曲到连AI都识别不出的验证码,哪个笔画最可能是干扰项。我们开始调侃它,给它起各种外号,把它做成表情包。
它成了我们共同的“敌人”,也成了我们共同的记忆点。当大家聚在一起,吐槽树达学院教务系统的“反人类”设计时,那种共鸣感,比讨论任何热门话题都要来得强烈。
如今,快要毕业了。最后一次登录系统,是为了确认毕业资格。看着成绩单上,从大一到大四,密密麻麻的课程和分数,心里突然有点五味杂陈。这个陪伴(折磨)了我四年的系统,就像一个沉默的档案管理员,忠实地记录下你每一次的意气风发与失魂落魄。那些为了一个满意的绩点而熬过的夜,那些在及格线边缘反复横跳的胆战心惊,都化作一行行冰冷又滚烫的数字,镌刻其中。
点击“退出登录”。
我知道,我与树达学院教务系统的故事,大概就要结束了。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守着零点抢课的经历了,再也不会为零点零几的绩点变化而牵动心弦了。
它依然会是那个蓝白界面,依然会在每个学期,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鲜活的面孔,继续上演着一届又一届学生们的“战争”与“审判”。而对于我们这些即将离开的人来说,它终将褪去所有功能的属性,凝固成一个符号,一个关于青春、关于奋斗、关于那些回不去的大学时光的,一个略带卡顿的、数字化的入口。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