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我,啊,我的英文,大概就是那种所谓的“呆呆的英文”吧。
倒不是说语法错误百出,也不是词不达意让人摸不着头脑。相反,我的英文,四六级,考研,那都是过了的,甚至还能勉强写几篇小论文,糊弄一下外国老师。可真要和人面对面聊天,尤其是和那些Native speaker,那种“呆”劲儿,就暴露无遗了。
你懂那种感觉吗?脑子里明明有无数个单词,无数个句型,可就是组不成一句流畅、自然的句子。就像电脑卡壳一样,明明CPU性能很高,但就是跑不动程序,或者跑出来的是一堆乱码。人家滔滔不绝,我吭哧半天憋出一句干巴巴的“Yes, I agree.” 或者更惨,脑子一片空白,只能傻笑。
记得刚开始工作那会儿,公司来了几个外国专家。头几天,我那是如临大敌,生怕被抽中去和他们交流。后来实在躲不过去了,硬着头皮上。结果呢?人家问我周末干什么了,我想说去爬山了,结果“mountain”这个词愣是卡在喉咙里,半天说不出来。最后,我支支吾吾地说了一句“I… I went to… uh… the big… high… land.” 然后,我就看到了对方脸上那种复杂的表情,混合着疑惑、同情,还有一丝想笑又不敢笑的尴尬。天呐!
从那以后,我就给自己贴上了“英文不好”的标签。每次开会,只要有外国人在场,我就尽量往后排躲。能不说话,坚决不说话。与其说错,不如不说,起码还能维持一下我那可怜的自尊心。
但,你说,这样真的好吗?
当然不好!
明明知道英文的重要性,明明也努力学过,可就是不敢用。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后来,我开始反思,我的英文为什么会这么“呆”?
我想,一方面,是 缺乏实践。我们学英文,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背单词、做语法题,很少真正用它来交流。就像学游泳,光在岸上比划,不下水永远学不会。
另一方面,是 心理障碍。我们太害怕犯错,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总觉得自己的英文不够好,说出来会丢人。但其实,谁的英文是完美的呢?就算Native speaker,也会犯错。关键是要敢于开口,敢于表达。
想明白这些,我开始尝试改变。
首先,我 逼着自己开口说英文。哪怕只是和同事简单地打个招呼,哪怕只是在餐厅点菜的时候用英文,我都尽量抓住每一个机会。刚开始,当然很磕巴,也很紧张,但慢慢地,就习惯了。
其次,我 不再害怕犯错。谁都有犯错的时候,犯错才能进步。与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如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就算说错了,又怎么样呢?大不了闹个笑话,下次注意就是了。
我还 开始看英文电影、电视剧。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培养语感,感受native speaker的表达方式。一开始,我只能看懂一些简单的对话,但慢慢地,我就能理解更复杂的剧情了。
最重要的是,我 找到了学习英文的乐趣。不再把英文当成一种负担,而是把它当成一种工具,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
现在,我的英文,可能还是不算流利,语法可能还是有一些小错误,但至少,我不再害怕开口了。我敢于用英文和外国人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也许,我的英文,还是有点“呆”,但那又怎么样呢?“呆”一点,至少真实。起码,它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是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世界的方式。
而且,你知道吗?有时候,这种“呆呆的英文”,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很可爱,很真诚。
有一次,我和一个美国客户谈生意。我努力用我那不太流利的英文,向他介绍我们的产品。期间,我犯了很多错误,也闹了一些笑话。但他并没有嘲笑我,反而被我的真诚所感动。最后,我们顺利签下了合同。
事后,他告诉我,他喜欢我的英文,因为我的英文很真实,很humble。他说,他能感受到我的努力和诚意。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英文的好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否真诚,你是否用心。
所以,如果你也觉得你的英文“呆呆的”,不要灰心,不要害怕。只要你坚持学习,敢于开口,总有一天,你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表达方式。
要知道,真正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心与心的交流。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