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说起2022年那场考研,特别是英语二,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是会咯噔一下。真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觉得,考完那天,朋友圈、论坛,哀嚎一片。大家都在说,这哪是英语二啊,简直是英语一的“plus”版,甚至在某些方面,感觉比英语一还难缠。
怎么个难法?我觉得最直观的,就是阅读。那四篇文章,篇幅给得足足的,不像往年,有时候一眼扫过去还能大概猜个意思。22年的文章,很多句子都长得离谱,一句话里套着好几个从句,词汇量要求也悄悄拔高了几个档次。很多词,你看着眼熟,好像在哪见过,但真要你当下理解它在句子里扮演个什么角色,哎呀,脑子就打结了。这还没完,出题风格也变了。选项设置得特别tricky,模棱两可的太多,有时候你看ABCD四个选项,觉得哪个都对,或者哪个都不对,绕来绕去,时间就在这上面耗光了。那感觉就像在迷雾里摸索,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踩空,但又忍不住想骂娘。尤其是第三篇和第四篇,我记得当时做到那里,心态都有点崩了,感觉时间不够,文章又啃不动,只能硬着头皮,半蒙半猜。这种区分度,不是说你背了多少单词、刷了多少题就能轻松搞定的,它考的是你真正理解长难句的能力,还有逻辑推理的细腻程度。
再说说新题型。往年新题型,比如排序或者小标题,大部分时候还是有章可循的。22年的新题型,我印象里有篇好像是选句填空,但文章内容和给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感觉不那么紧密,有点跳跃。你得读懂整个段落的意思,然后去匹配,有时候给的句子语法都对,但就是插进去后觉得怪怪的,不顺畅。这也挺考验人的,不是那种套套模板就能拿分的类型。备考时准备的那一套方法,到了考场上,感觉水土不服,得现琢磨。
然后是翻译。翻译这部分,虽然分值不高,但蚊子腿也是肉啊。22年的句子,我记得好像是关于科技或者社会发展什么的,句子结构并不算特别复杂,但里面的某些词汇和短语,要翻得既准确又地道,是真不容易。很容易就翻成了“Chinglish”。比如某个词,它在特定语境下有特殊的含义,如果你只知道它表面的意思,那翻译出来就驴唇不对马嘴。这块儿感觉是要求你对英语语言的掌握要更灵活,更深入骨髓一点,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至于写作,小作文好像是写个通知或者什么的,中规中矩,发挥空间不大,主要考格式和常用表达。大作文的话,我记得是关于“数字经济”还是“共享经济”来着,一个比较贴合时代的主题。这个题目本身不难,但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出有观点、有深度、语言又过得去的文章,特别是想拿高分,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你想想,考场里大家心态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前面题目的影响,手忙脚乱的,还能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构思文章结构,组织高级词汇和句式,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总的来说,2022年的英语二,给我的感觉是,它不再像以前那样,你只要规规矩矩背单词、刷真题、掌握固定的套路,就能稳稳拿到不错的分数。它开始变得更灵活、更考察能力本身。它逼着你去真正理解语言,去思考,去在复杂的信息里找规律,去在模糊的选项中做判断。那种难度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某个题型或者某个词汇上,它是一种整体的、渗透式的难度攀升。这种变化,对于那些扎扎实实备考、但可能方法还停留在“题海战术”阶段的考生来说,冲击是挺大的。很多人备考了小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到头来发现,自己的努力好像没有得到等价的回报,那种挫败感,真的挺扎心。
所以你看,2022年的英语二,不是简单一句“难”就能概括的。它背后是出题风格的转变,是对考生能力要求的提升,是备考策略需要调整的信号。那一年,大家抱怨归抱怨,但说到底,也从中看到了考研这条路的竞争有多激烈,也看到了英语这门语言,要想真正掌握,还有多长的路要走。那场考试,对很多考生来说,不仅仅是一次分数上的检验,更是一次心态上的洗礼吧。那种在考场里和难题死磕、和时间赛跑的感觉,直到现在,闭上眼好像还能感受到。挺煎熬的,但也挺真实的。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