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啊,说起这个文献DOI号怎么看页码,简直就是一部当代学术人的数字寻宝记,有时还是趟浑水,得摸着石头过河。别以为给你个一串数字加斜杠,唰一下就能告诉你这文章是从第几页到第几页。要是真这么简单,哪还有这么多午夜对着屏幕抓狂的灵魂?
那个DOI,全称叫数字对象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听着挺高大上,就像给每一个数字文献发了个身份证。它牛在哪儿?它号称是永久的,无论这文章在哪儿搬家,这个ID理论上永远指向它。这解决了以前网址老变来变去的麻烦。但问题来了,身份证告诉你这是谁,住哪儿(大概指向出版商那儿),可没写这人身高体重(比如页码范围)啊!
想象一下,你手里攥着这么个DOI:10.1109/TASC.2023.3282687
。就像拿着一个密令。你的任务是找到这密令指向的那篇文章,然后,从那篇文章里,找到它在原始出版物里的页码。注意,这个过程,不是直接从DOI解析出页码,而是DOI -> 找到文章 -> 从文章里看页码。这是绕不开的弯子。
第一步,把这个神秘的DOI扔到它老家去,也就是doi.org
那个网站。或者现在很多文献数据库、甚至谷歌学术,你直接搜DOI都能给你引路。点下去,屏住呼吸…… 它会把你带到哪里?出版商网站!对,十有八九是文章首次发表的那个期刊或会议的出版商网站,比如IEEE、Elsevier、Springer、Wiley,等等。
然后呢?你就站在了出版商的数字大门口。恭喜你,离文章近了一步。但这只是开始。你可能会看到文章的摘要页(Abstract Page)。这个页面通常会列出文章的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以及各种链接。往下看,或者扫一眼页面的醒目位置,你在找什么?你在找“全文下载”(Full Text Download)、“PDF”、或者“HTML”这样的字眼。
重点来了,大多数时候,我们要找的页码,是印在PDF文件里的。那个HTML版本,虽然方便在线阅读,但页码信息往往是缺失的,因为它不是按照纸本或固定版式排版的。所以,咬咬牙,找到那个“Download PDF”的按钮,点下去。
好!PDF文件终于到手了!打开它!屏幕上出现了文章的正文,图表,参考文献…… 现在,你的眼睛要变成扫描仪,去捕捉那个躲在角落或底部的小数字。原始的页码,通常是印在每一页的页眉或页脚的。它们看起来就像 p. 123
,或者 87-95
,或者只有数字 45
。
等等!这里有个陷阱,掉进去的人多了去了。你的PDF阅读器(比如Adobe Reader、福昕阅读器等等)界面上也会显示一个页码,比如“第5页,共18页”。千万别把这个页码当成文献本身的页码!PDF阅读器显示的是这份电子文件从头到尾的顺序页码。而文献里印着的那个,才是它在原始期刊或书籍里的真正页码。
为啥会有这区别?想想看,PDF文件可能包含封面、目录、广告、空白页,甚至前面其他文章的尾巴。你的目标文章,可能从PDF的第5页开始,但它在期刊里实际是从第87页开始的。所以,一定要看PDF内容区域里印着的那个数字,那才是你苦苦寻找的文献页码!
有时候,这个印着的页码会出现在首页的某个位置,比如标题下方,或者页眉页脚处,告诉你这篇文章的起止页码,例如 pp. 87-95
。如果首页没写,你就得翻到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去看看页眉页脚印着什么数字。那篇文章在刊物里的页码范围,就是这样找到的。
但是,生活岂能如此一帆风顺?总有些时候,这个流程会让你撞墙。
比如说,Early View文章。这是期刊为了让研究成果尽快面世,先把接收的文章在线发布了,给个DOI,但还没分配到具体哪一期、哪一卷,更别提传统的页码了。这种文章,你通过DOI找到后,打开PDF一看,每一页的页眉页脚印的不是传统的页码,而可能是个Article Number(文章号),比如 Article ID 12345
或者 e01234
。碰到这种情况,恭喜你,这篇文章在当时就是没有传统页码的。你引用它的时候,可能就得用DOI加上这个Article Number,或者干脆只用DOI,并在引用格式里注明它是Early Access或Early View。这不算你没找到,而是它压根儿就还没被赋予那种形式的页码。等这文章正式编入某一期后,出版商通常会更新PDF,加上传统的页码。这时候你再去下,才能看到熟悉的数字。这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也是数字出版带来的新情况。
还有些奇葩情况,比如一些在线优先或纯电子期刊,它们可能压根儿就放弃了传统的连续页码。他们用的可能是电子定位符(e-Locator)或者别的什么内部编号体系。你看到的可能就是一串字母数字混合的标识,而不是像 101, 102, 103...
这样的连续数字。遇到这种情况,你一样得看PDF里印的是什么,照着引用就是了。反正原则是:DOI帮你找到文章,文章本身的内容区域告诉你它“在刊物里”的位置标识(无论是传统页码、文章号还是电子定位符)。
再比如,DOI不仅仅用于期刊文章,也用于书籍或书的章节。通过书的DOI找到书或章节的PDF后,你看到的页码就是书本身的页码了。这个相对直观,通常不会有期刊那样“PDF页码 vs. 刊物页码”的混乱,但你同样需要打开PDF去看书页上印的数字,而不是依赖PDF阅读器的计数。
所以,总结一下我这几年的摸爬滚打经验:通过DOI查页码,绝对不是一步到位的事。它是一条链条:DOI -> 出版商网站 -> 找到并下载PDF(或者极少数情况下的HTML) -> 打开PDF -> 仔细查看PDF内容区域印着的页眉/页脚或首页的文章起止标识 -> 确认是文献本身的页码而非PDF阅读器的计数。
这是一项需要耐心、眼力,甚至一点点侦探精神的工作。有时候顺利得不得了,一秒找到。有时候就像在大海里捞一根针,点来点去都找不到那个PDF链接,或者找到的PDF页码混乱不堪,让人火大。特别是当你一次要处理几十篇、上百篇文献的引用格式时,这个找页码的过程就能占掉你不少宝贵的生命。
别指望有什么神奇的网站或工具,你输入DOI它就直接吐出 pp. 87-95
给你。信息是分散在各个出版商自己的数字资产里的,DOI只是个导航员,把你领到港口,进港后的寻宝,还得你自己来。所以,每次拿到一个DOI需要找页码时,深吸一口气,准备好经历一次小小的数字冒险吧。记住,页码藏在PDF里,等着你把它从数字丛林中发掘出来。这,就是DOI看页码的真相,有点曲折,有点折腾,但这就是现实啊。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