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哎,说实话,刚开始选这门课的时候,心里是有点抵触的。感觉又是那种“空洞说教”,估计也就是对着PPT念经,然后考前突击背诵,考完就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呢?真香定律再次应验。有些东西,你不去了解,真的会错过很多。
什么是思想道德?它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圣人标准,也不是束缚人性的枷锁。我觉得,它更像是一种“内功心法”,修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关乎的是社会责任。它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甚至能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当然,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思考、选择和行动。
我还记得老师讲爱国主义的时候,没有讲那些空洞的口号。他讲了袁隆平,讲了那些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讲了疫情期间挺身而出的医护人员。他们的故事,才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爱国,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中。是对自己所处的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责任。
集体主义,以前觉得这个词有点“老土”。但细想一下,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之中,家庭是集体,学校是集体,社会更是个大集体。没有集体的力量,个人很难有所成就。疫情期间,社区的志愿者,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他们都是集体主义的体现。所以,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还要想着如何为集体贡献力量。
当然,个人主义也不是洪水猛兽。合理的个人主义,是尊重个人权利,鼓励个人发展。但前提是,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不能违反法律法规。我觉得,最好的状态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平衡,既能发挥个人的才能,又能为集体做出贡献。
说到法治,以前总觉得“法律是约束人的”,后来才明白,法律其实是保护我们的。它规范了社会秩序,保障了我们的权利。没有法律,社会就会乱套。想想那些犯罪分子,他们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受害者,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
还记得老师讲的那个案例,一个大学生因为一时冲动,在网上发表了不当言论,结果被判刑。这让我意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在网上也要谨言慎行,不能触碰法律的底线。网络空间,它也是有边界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保障了我们的基本权利,也规定了我们的基本义务。作为公民,我们应该了解宪法,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十二个词,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到却不容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这十二个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方向。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讲社会公德,他讲了一个很小的故事:一个老人在公交车上摔倒了,没有人扶。他说,我们不能因为怕被讹诈,就放弃了善良。虽然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负面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对社会失去信心。我们应该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正能量。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学习这门课,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行动。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想说,思想道德与法治,不是一门“鸡肋”课程,而是一门对我们成长非常有帮助的课程。它让我们更加了解社会,更加了解自己,也让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法律意识,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或许才是这门课的真正意义所在吧。希望多年以后,我依然能记得这些,并且践行这些。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