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说起 these 这个词啊,嗨,你琢磨过没有?它总是在那儿,就在你鼻尖底下,指着那些实实在在、抓得住、看得着的东西。这些书,这些咖啡渍,这些堆在角落里还没来得及洗的衣服,这些摆在窗口半死不活的多肉,这些眼前的、烦人的、或者偶尔有点温馨的零零碎碎。它们就这么杵着,占据着你的空间,你的时间,甚至是你的脑子。它们太真切了,真切得有点压人。
那问题来了,它的“对应词”该怎么写呢?对应?反义?你是指哪个维度上的对应?是数量?那不就是this嘛,单数变复数,没啥意思。是指远近?哈,这就有意思了。如果 these 指的是 这些 近在咫尺的玩意儿,那它的对应词,当然就是 those 了。
那些。
光是念出这个词,是不是感觉整个视野都拉远了?空气都变稀薄了? 那些,它像一道门,推开就通往另一个世界。不是现在的、眼前的世界,而是 过去的、遥远的 世界。
你看,手里端着 这些 温热的茶,看着袅袅升起的白烟。而 那些,可能是我小时候,外婆用老掉牙的搪瓷杯,从炉子上倒出来的、带着点柴火烟味的米汤。完全是两回事,对吧? 这些 温暖,是熨帖的、当下的、可以预测的。 那些 温暖,却是遥远的、模糊的、裹挟着记忆和乡愁的。它们都是“温暖”,但分属不同的宇宙,一个叫 these,一个叫 those。
我的书架上, 这些 新买的、还没拆封的书,封面光鲜亮丽,散发着油墨香,它们代表着对未来的期许,或者说,对填补某种知识空白的急切。而书架顶上蒙了层灰的 那些 旧书,书页泛黄,边角卷曲,扉页上或许还留着当年某个夏天的签名。 那些 书,它们是过去式,是曾经的爱,曾经的困惑,曾经熬过的夜。它们不再“有用”,但它们是 those,是回忆的载体,是你走过的路留下的印记。你能说它们哪个更重要吗?不能。它们只是分属于 these 和 those 的世界,各自安好,各自沉重或轻盈。
人啊,总是在 these 和 those 之间拉扯。活在 这些 日子里,被 这些 琐事缠绕,为 这些 账单发愁,跟 这些 身边的人打交道,处理 这些 眼前的烂摊子。多真实啊,真实得像一块石头,压得你喘不过气。可是呢,脑子有时候偏不住,就喜欢往 those 跑。
想起 那些 年轻时候的傻事儿, 那些 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气, 那些 以为可以天长地久的友情, 那些 没心没肺笑起来的日子。哎呀, 那些 时光啊,隔着一层薄雾,看不太清,却怎么都忘不掉。它们变成了故事,变成了谈资,甚至变成了深夜里不愿提起的叹息。 那些,就是 those。它们不在这里,不在眼前,但它们构成了你的一部分。
不仅仅是过去, those 也可以是远方啊。比如你对着地图,指着一个遥远的城市,说“我想去 那些 地方看看”。 那些 地方,它们不在你脚下,不在你眼前,它们在远方,是渴望,是梦想,是未知。眼前的 these 是柴米油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平淡甚至苟且。远方的 those 是诗和远方,是模糊却充满诱惑的幻影。
再或者,你看着新闻里报道的遥远国度发生的灾难,或者屏幕里播放的跟你毫不相干的人的生活。你会说“可怜 那些 人啊”、“难以想象 那些 场景”。这里的 那些,是一种抽离,一种旁观。你没法触碰,没法真正感同身受,它们是 those,隔着千山万水,隔着屏幕,隔着一种无力的距离感。
所以, these 的对应词,表面上是 those,只是一个简单的远近指示代词的转换。但骨子里,它是一场关于 现在 与 过去、 眼前 与 遥远、 实在 与 虚幻、 拥有 与 失去 的对话。
这些 是你正在经历的,是你正在承受的,是你正在拥抱的。它们可能是沉重的,可能是甜蜜的,可能是混乱的,但它们是你的 现在。逃不开,躲不掉。
那些 呢? 那些 是你已经放下的,是你再也抓不住的,是你只能远远看着的。它们可能是美好的,可能是伤痛的,可能是遗憾的,但它们是你的 过去 或 远方。触不可及,回不去。
人就是这样,一手抓着 these,生怕它们溜走或变得更糟;另一只手呢,又忍不住去够 those,想把它们拽回来,或者至少远远地看一眼,确认它们还在那儿,没有完全消失。
你看我眼前, 这些 指尖敲击的键盘声, 这些 屏幕上跳跃的字符, 这些 堆满桌子的纸笔,它们就是我此刻的 these。它们有点吵,有点乱,但它们是我正在做的事情,是我存在的证明。我没法假装它们不存在,也没法立刻把它们变成 those。它们就在这儿,呼吸着,跳动着,要求着我的注意。
而 那些 呢? 那些 我写过的文字, 那些 我遇见过的人, 那些 我去过的地方, 那些 在记忆里闪闪发光或黯淡无光的片段。它们是 those。它们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退场了,或者只是换了个地方存在。它们像夜空里的星星,你抬头就能看见,但你知道它们离你有多远,光到达你的眼睛可能都花了成百上千年。它们是 那些,是曾经,是远方。
所以啊,要我说, these 的对应词,与其说是 those,不如说是一种感觉的对应:从 近身 到 疏离,从 当下 到 彼时,从 具象 到 抽象。它不是一个词能完全概括的,它是一种心境的转换,一种时间和空间的跳跃。
下一次,当你指着 这些 东西时,不妨想想,它对应的 那些 是什么?是回忆里的哪个场景?是远方哪一片风景?是过去哪个你?你会发现,这个问题打开的,不仅仅是词汇的大门,更是一扇通往内心深处,或者说,通往时间和空间隧道的大门。 These 和 those,它们是语言的魔术师,轻轻一变,就把你从实打实的 现在,拉到了缥缈的 远方 或 过去。
这感觉,挺奇妙的,也有点伤感,还有点……说不上来的味道。反正,下次再看到 these,我脑子里蹦出来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 those 那么回事儿了。它是一整串的联想,一整幅画,甚至是一整部电影。 关于 这些,和 那些。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