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听到这个名字,总觉得有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在舌尖打转。不是说它不好,就是……心里挺复杂的。编程这东西,以前觉着是象牙塔里的高深玩意儿,或者是咱们这帮有点“怪”的人窝在角落里捣鼓的秘密。哪成想,一转眼,它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甚至还弄出了个等级考试,叫ycl编程等级考试。
第一次听说这事儿,是在幼儿园门口,几个妈妈围在一起,说的唾沫星子乱飞。什么“你家孩子学编程了吗?”“报哪个班啊?”“考级了吗?”那架势,比当年讨论谁家孩子先会背唐诗还紧张几分。那时候我就想,天呐,这编程怎么就成了新的“三字经”了?
于是去了解,去观察。看到那些编程培训班门口,挤满了送孩子来的家长。孩子们手里抱着平板,或者小小的电脑,脸上表情各异。有的一脸兴奋,眼睛里全是好奇,仿佛要去探索一个新奇的世界;有的呢,明显是还没睡醒,被家长拎着来的,眼里蒙着一层起床气,或者干脆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抗拒。
然后就是这个ycl编程等级考试,像个指挥棒,无形中引领着潮水的方向。家长们一听说有考级,有证书,那股劲头儿立刻就被点燃了。仿佛这张纸,就是通往未来世界的船票。从一级到高级,一级一级往上考,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也可能是焦虑沸腾)。
这考试到底考啥?听说是从最基础的图形化编程(比如Scratch)开始,考孩子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代码的实现。再往上,可能就涉及Python之类的文字编程了。嗯,听起来挺正经,挺像回事儿。
但站在场外看,总觉得哪里有点别扭。那些参加等级考试的孩子,很多年纪小小,可能连加减乘除都还在掰手指头,却要开始理解循环、判断、变量这些概念。不是说他们学不会,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超乎想象。只是,这种学习,有多少是因为纯粹的兴趣,有多少是被考级这根指挥棒赶着走的?
我见过那种为了考级而编程的孩子。他们眼神里没有光,只有疲惫。他们不是在享受创造的乐趣,而是在完成任务,在背代码块,在刷等级考试的模拟题。编程原本是一种充满创造力的活动,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怎么到了这儿,就变成了一种新的应试教育?就像把鸟儿关进笼子,只为了让它学会唱指定的调子。
当然,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ycl编程等级考试确实也有它的价值。它给了孩子们一个接触编程的机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一个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对于一些自律性不那么强的孩子,或者需要外部动力推动的家庭来说,考级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它让编程这事儿不再那么遥远,不再是少数极客的专属。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看看这个充满逻辑和创意的世界。
而且,有些培训机构在备考过程中,确实也会注重孩子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不完全是死记硬背。
可我更担心的,是那种盲目的考级热。看到别家孩子考了,自家不考就好像落后了。家长们为了那张证书,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孩子们被推着往前走,可能根本没问过他们愿不愿意。编程的种子,还没来得及在心里生根发芽,就先被等级考试的框框给塑形了。
编程,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的自由和创造性。你可以用代码构建任何你想象出来的东西,小到控制一个小灯泡,大到模拟整个宇宙。这种从无到有的成就感,是任何一张证书都无法比拟的。ycl编程等级考试固然可以检验基础,但那些真正优秀的程序员,他们的光芒不是靠一张张等级证书堆起来的,而是靠着没日没夜的钻研,解决无数个bug,完成一个个项目,靠着对编程发自内心的热爱。
所以,看待这个ycl编程等级考试,得理性。它可能是扇门,让孩子有机会窥见编程的世界;它也可能是一道枷锁,把孩子禁锢在应试的牢笼。关键在于,我们这些大人,怎么引导。是把它当作探索路上的一个小小里程碑,还是把它当作必须拿下的终极目标?是关注孩子在学习编程过程中的快乐和收获,还是只盯着那张证书的结果?
看着那些参加完ycl编程等级考试的孩子走出考场,有的欢呼雀跃,有的默默无语。他们的脸上,映着等级考试带来的不同情绪。希望,未来的路,他们能多一点对编程本身的兴趣,少一点考级带来的压力。那张证书,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不是真的爱上了编程,是不是在编程的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和价值。这比什么都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