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网上各种版本满天飞,鱼龙混杂,谁知道哪个是真的?一开始看到一个,赶紧掏出手机对着自己考场上偷偷记下来的几个单词或者选的字母码,一对,不对!心凉了半截。再换一家,哦,这个好像有点像,但又不是完全一样。妈呀,这找答案的过程,比考试本身还折磨人!
特别是听力部分,简直是玄学。考的时候就觉得有些地方模模糊糊的,语速快得像在赶火车,一个走神可能就丢了一整段。对了答案才知道,原来那个地方陷阱那么多,选A还是B,有时候真的就是一瞬间的误判。记得有一篇对话,关于什么租房子的,听的时候觉得挺顺,结果一对答案,发现自己理解的完全是南辕北辙,当时那个郁闷啊,想穿越回去给自己一巴掌!
阅读嘛,感觉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选词填空永远是我的痛,那些词放进去,感觉哪个都行,哪个又都不太对劲。这次对答案发现,有些词的搭配真的挺刁钻的,平时复习没怎么注意。长篇阅读相对好一点,至少能定位,但段落匹配有时候真的要读好几遍才能确定,对完答案发现,哎呀,原来是这个意思,当时怎么就没想到呢?最要命的是仔细阅读,文章本身不一定太难,但选项设置得太有迷惑性了,两个选项像得双胞胎一样,对完答案,才知道自己又掉坑里了。
写作和翻译就更难说了,毕竟没有标准答案。写作题目是关于什么来着?哦,好像是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写的时候感觉自己洋洋洒洒写了一堆,词汇和句式都用上了觉得不错的,但鬼知道阅卷老师会不会觉得我的思路跑偏了,或者语法错误一堆?翻译记得考的是关于某个传统节日的。翻的时候有些词死活想不起来地道的表达,只能硬着头皮凑,现在对着网上流传的答案,哦,原来那个词应该这么说,那个句子结构可以这样处理。后悔,来不及了。
所以,与其说我们在找四级真题答案,不如说我们在找一个心安,或者说,找一个提前估分的依据。看到大部分都对了,心里就稍微踏实点;要是错了一大堆,那接下来的日子可能就得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这种感觉,参加过考试的人都懂。
我有个朋友,对答案对得特别认真,把网上能找到的所有版本的答案都看了一遍,然后交叉比对,甚至还去一些论坛上看大家的讨论。他说他发现了不同版本之间的一些差异,尤其是听力和阅读的个别题目。这下好了,本来以为找到答案能解惑,结果更困惑了:到底哪个才是真的?最后他得出个结论,这些答案只能做参考,最终结果还得等官方公布。听他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有点道理,毕竟非官方的答案,准确性总是打个问号的。
但即使知道是参考,大家还是忍不住要对,忍不住想知道自己大概是个什么水平。考试体验里,找答案、对答案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承载着考生的希望与绝望,期待与失落。那种感觉,就像在尘埃落定之前,非要掀开一角看看究竟。
其实回头想想,考都考完了,答案对了又怎样,错了又如何?分数还没出来,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这股子想要立刻知道结果的心情,又实在是人之常情。所以,大家继续拿着手里的草稿或者记忆,对着屏幕上的答案,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吧。这大概就是四级带给我们的,除了英语知识,还有一份特别的心理体验。嗯,继续刷会儿手机,看看有没有更靠谱的答案版本出现……或者,干脆等成绩吧。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