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刚开始听说这政策的时候,是在厂子里,休息间里几个工友嘴里传出来的。谁谁谁考了个焊工中级,说能拿补贴,一开始大家将信将疑的。你想啊,平时挣点儿血汗钱多不容易,突然说考个证还能倒找钱?听着跟天上掉馅饼似的。可后来真有人拿到了,照片都发出来了,那厚厚一沓儿钱(其实就是打卡里,照片是P的吧哈哈),大家才算信了。
这下好了,一窝蜂地问,怎么考啊?考啥容易过啊?重点是,考完怎么申请补贴?那段时间,厂里学习氛围突然就浓厚起来了,不是学技术本身哈,是学怎么搞那个证,然后怎么把那补贴给摸到手。别笑,这就是现实。谁不想多点儿收入?尤其在我们这种拿着死工资的,每笔额外进项都跟蚊子腿上的肉似的,得想办法啃下来。
考证本身就是一关。别以为有了经验就一定行,理论知识那堆书本,看得人脑仁疼。实操?更别提了,得按照考试大纲来,不是你平时干活儿顺手就行。得花钱报班儿,得请假去考试,这都是成本。但大家算着账呢,成本再高,只要补贴到位,回本儿不说,还能赚点儿。而且多个证,心里多少有点儿底气,万一哪天要跳槽呢?虽然感觉用处不大,但总归是个念想。
最磨人的是考完申请补贴的过程。一开始,说是线下窗口办,那个人山人海啊,排队能排到马路上。窗口工作人员脸色都不好看,问啥都得小心翼翼的。而且资料要求特别细,复印件要清晰、原件要带着、申请表不能填错一个字儿,错了他眼皮都不抬就让你回去重填。来回折腾,有的人跑了好几趟都没弄好。那心情,简直了,就为了这几百块钱,尊严都快磨没了。
后来稍微好点了,推行线上申请。听着挺高科技的,在家点点鼠标就行?想得美!系统经常卡,图片上传半天没反应,填了半小时,一点保存,页面崩了,得重来。更要命的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填得对不对,有没有漏项。提交上去,状态就一直是“待审核”,然后就没了然后。你打电话去问,转来转去,没人给个准信儿。等啊等,有时候等得花儿都谢了。有工友说,他提交了快半年才通过初审,然后又等了俩月钱才打卡里。这效率,这感觉,你懂吗?就像守着一口枯井等水。
但没办法,为了那笔钱,再麻烦也得忍着。你说这补贴钱,到底有啥用?真能鼓励大家提升技能吗?我觉得吧,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技能提升是长期的事,考个证,拿个补贴,更像是一个短期激励,或者说,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它告诉你,政府看见你努力了(或者说看见你考到证了),给了你一个奖励。这钱来了,能干啥?我家老王说,他那笔钱拿去给儿子买了个好点的学习机;隔壁小李,把钱凑了凑,换了个新手机;我嘛,还在想呢, maybe攒着,或者给自己添置件新衣服,毕竟平时太省了。这点钱,可能改变不了大生活,但能改善点儿小日子,让你觉得这段时间的折腾没白费。
而且你想,现在补贴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金额有调整,有时候申请条件有变化。得随时关注人社局那边的消息。有几次政策变了,我们都得重新研究怎么弄。感觉这补贴就像个“活物”,得跟着它的节奏跑。
说句实在的,如果不是因为有这笔补贴,有多少人会主动去考这个技能等级证书呢?可能有些人确实是为了学点东西,为了以后的发展。但更多的人,我觉得,是被这笔钱吸引过去的。这就是现实的驱动力。别说什么高尚不高尚,能让人行动起来的,往往是最直接的利益。
有时候看着那些顺利拿到钱的,心里那个羡慕啊。然后又会燃起斗志,得!我也加把劲儿,争取早日把那个证拿到,把补贴给它“拽”出来。这过程,有苦有乐吧。苦在于过程的繁琐和等待的煎熬,乐在于拿到钱那一刻的实在感。这钱,不仅仅是钱,更是对自己付出的一个认可,虽然这个认可,是政府通过政策给的。
所以,如果你也听说了这回事,如果你也有心考个证试试,别犹豫了。虽然过程可能有点儿磨人,但想想那拿到手里的钱,感觉还是值得的。毕竟,在这日子紧巴巴的时候,能多一笔收入,总归是好的。就算是为了那几百块钱,也拼了!这就是我们普通人,为了更好的生活,一点点努力,一点点争取的过程缩影。这技能等级证书申请补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却承载着不少人的小期待和一点点希望。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