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要说十二月有什么考试?嘿,多得去了,简直是学生的“渡劫月”。最普遍、最绕不过去的坎儿,对于大多数本科生来说,首当其冲就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俩哥俩,一个门槛,一个进阶,多少人的爱恨情仇都押在这上面了。想想看,考四级的为过线发愁,盯着作文模板,背着永远背不完的单词;考六级的呢,目标更高,想着高分或者干脆冲个小语种二外,压力一点不小。十二月考场外面那情景,你见过没?乌泱泱一群人,缩着脖子在寒风里等着进场,手里还抓着准考证,脸上写满了“拼了”或者“我太难了”。耳机里放着听力,嘴里小声嘟囔着阅读技巧,那画面,真是青春里逃不掉的真实。
但如果说四六级是入门级挑战,那十二月的大boss,非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莫属了。我的天,这个考试,简直是每年年底教育界最重头的大戏。多少人把一整年的汗水甚至几年的青春都砸在了上面?图书馆里那些占座的考研党,从夏天坐到冬天,他们的书本堆得像小山,他们的脸色熬得蜡黄,他们眼里的光啊,是梦想也是疲惫。考研初试,那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政治、英语、数学(或者专业课),每一科都能把你虐得体无完肤。尤其到最后冲刺阶段,十二月的天本来就冷,心里那团火烧得更旺,也更焦灼。考试那天,学校周围的酒店爆满,考生们带着行李、带着厚厚的复习资料,奔赴那个决定未来一两年甚至更久人生的战场。那种肃穆又紧张的气氛,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除了这两座大山,十二月当然还有别的考验。比如,各种职业资格考试。你想想,会计师、教师资格证面试(虽然笔试可能不是12月,但相关环节可能在这个月),还有些行业内部的认证考试,有些就在年底收官。这些考试不像学生考试那么集中、那么声势浩大,但对于特定的群体来说,同样重要,关系到他们的职业发展、饭碗问题。比如某些金融类的证书考试,可能也有部分在十二月安排,那帮西装革履、精英范儿的人,背起书来也是不眠不休的。
更别忘了,对于大多数在校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十二月还是个“期末月”。没错,期末考试!虽然听起来没四六级、考研那么“全国性”,但它可是实实在在影响你GPA、影响你奖学金、影响你能不能过个好年的直接原因。那些平时没怎么学的课,到了十二月就得临时抱佛脚,突击、划重点、通宵复习。图书馆、自习室挤满了人,宿舍里挑灯夜战是常态。线代、概率论、各种专业课……名字报出来都带着寒意。那种一边准备期末考,一边还要兼顾可能存在的四六级或者考研的压力,简直是多重暴击。很多时候,期末考甚至比某些等级考试更让人头疼,因为它科目多、范围广,而且你得门门过关。
还有一些小众的、或者特定人群的考试,比如可能有些地区会把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部分环节放在年底,虽然主要招考季不是十二月,但具体的面试啊、体检啊、补录啊,都有可能。甚至一些特定行业的技能等级鉴定,或者计算机等级考试(虽然大头在其他月份,但有时会有补考或新开的批次),都可能悄悄地挤进这个拥挤的十二月。
所以你看,十二月真不是个轻松的月份。它像一个巨大的筛子,或者说一个集中验收成果的节点。无论是为了顺利毕业、为了更上一层楼、为了换个跑道、还是为了保住饭碗,大家都得硬着头皮上。那种集体备战、集体冲刺、集体焦虑的气氛,是十二月特有的底色。大街上开始有了圣诞装饰,商场里放着欢快的歌曲,可对很多人来说,十二月的气味是咖啡和泡面,是油墨和荧光笔,是考场外冷冷的空气。它不是终点,只是通往下一个阶段的一个重要关卡。过了这个关卡,无论结果如何,至少可以喘口气,准备迎接真正意义上的新年了。但十二月的那种感觉,那种为了一个目标拼尽全力的日子,真的挺难忘的,痛并真实着。
想着那些在图书馆里,在自习室里,甚至在宿舍被窝里,裹着厚衣服、捧着书本的脸,突然觉得,十二月的考试,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韧性,是坚持,是对未来的那份渴望。祝愿每一个在十二月奋斗的灵魂,都能不负自己吧。毕竟,那段日子里的每一次努力,都算数。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