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0人回答
2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5-16 11:52:40
188****3100
2025-05-16 11:52:40

那个地方啊,怎么说呢,每次提起,脑子里一股脑儿蹦出来的,不是什么宏伟的建筑或者官方的照片,而是那种混杂在一起的味道。草药味儿。浓浓的、苦苦的,有时候甚至有点冲鼻子的中药味儿,掺杂着消毒水那种冰凉、尖锐的气息。你走到学院或者附属医院门口,就能闻到。这就是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给我的第一印象,最鲜活、最绕不开的记忆点。

它不是那种纯粹现代或者纯粹古朴的地方。老校区那边,青砖红瓦的楼还在,透着股子历史的沉淀,门口那棵老树,年岁估计比我都大,夏天底下特别凉快。可一转眼,新大楼拔地而起,玻璃幕墙晃眼得很,里面是崭新的教室实验室、还有那些据说价值不菲的教学仪器。这种新旧交替、甚至可以说是碰撞,感觉挺浙江的,务实、发展快,但又不舍得完全丢掉老底子。

学生呢?哦,那是一群熬夜冠军。你会在图书馆、自习室看到他们,顶着黑眼圈,脸埋在比字典还厚的书里。《中基》、《诊断》、《药理》、《方剂》,还有各种临床学科的大部头,压得人喘不过气。我记得刚去那会儿,光是那些经方穴位脉象,就够我背到头晕眼花,更别提还要啃下西医生理生化病理那些硬骨头。中西医结合,听起来挺高大上,实际操作起来,就是得把两座山都爬一遍,而且还得想办法让它们在你脑子里握手言和,融会贯通。这中间的拧巴劲儿,谁懂?

老师们也是个有意思的群体。有那种从医几十年、一把脉就知道你七八分病的老中医,坐在那里,不苟言笑,可眼睛里透着股子传承下来的智慧。也有那些海归派,讲课PPT做得飞起,满口新名词、新研究。还有更多的是临床一线医生,下课铃一响,抓起白大褂就往病房冲,他们的课往往最受欢迎,因为讲的都是活生生病例,带着血肉和体温,而不是书本上的理论。

第一临床医学院,说到底,绕不开它的附属第一医院,俗称“浙中医附一院”。那才是真正的战场早上病房,忙得像打仗。医生护士实习生规培生,步履匆匆。病人和家属的眼神,有焦急、有期盼、有痛苦、也有信赖。你在这里能最直接地感受到医学的重量,感受到自己学的东西是不是真的能派上用场。

我记得有一次,跟着老师查房,一个老病人,肿瘤晚期,各种西医手段都快用尽了。老师给他开了几服中药,调理脾胃,减轻痛苦。那老人喝了几天,胃口好了一点,也能睡个安稳觉。虽然知道改变不了最终结果,但老人和家属那种感激的眼神,那种因为一点点改善而燃起的微弱希望,当时就狠狠地撞击了我。那一刻,你才真正明白,中医药价值,有时候不在于扭转乾坤,而在于抚慰,在于改善生命质量,在于在绝望中给予一丝慰藉。这可能就是中医仁心吧。

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体制上的问题,评价体系西医化倾向,让一些真正有经验的老中医不被重视。学生压力巨大,内卷严重,有时候会变得功利临床工作强度高,医患关系紧张,理想和现实之间,隔着好几条街。有时候看着那些疲惫不堪的师兄师姐,会有点迷茫,觉得这条路是不是真的值得。

但想想,第一临床医学院啊,它承载着浙江省乃至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临床实践的重任。多少病人在这里康复或者得到了缓解?多少医学人才从这里走出去,带着一身中西医本领?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熔炉,把各种知识、各种理念、各种扎堆在一起,摸爬滚打试错成长

它的未来会是怎样?会不会真的实现那种无缝连接中西医结合?会不会培养出更多既懂辨证论治又会循证医学顶尖人才?谁知道呢。但我相信,只要那股子传承的劲儿还在,只要还有人愿意相信古老智慧能与现代科学握手,愿意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努力,那个弥漫着草药消毒水味道的地方,就会一直有它的生命力,就会一直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它不完美,甚至有点艰辛,但它是真实的,是有血有肉的,是很多人的青春汗水浇灌出来的。提起它,我心里还是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有吐槽,有感慨,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归属感敬意。毕竟,那里有我拼搏过的日子,有那些治病救人的故事,有那些负重前行身影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