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你得先知道,这住房公积金,可不是个小数字,是国家规定必须缴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它就像个强制储蓄计划,职工个人出一部分,公司也出一部分,两份钱加起来,存在你的个人公积金账户里。我们说的计提,尤其在会计上重点处理的,往往就是公司承担的这部分。为啥呢?因为个人承担的那块儿,是在发工资的时候从你应得的工资里直接扣了,那个分录更多是体现在工资发放环节。而公司承担的这一块,是公司额外掏的钱,这笔钱对公司来说,它是个实实在在的支出,得找个地方挂起来。挂在哪儿?当然是成本或者费用喽。
那会计分录到底怎么做?很简单,核心就两行字。你得先确定,给哪个部门的人计提公积金。这很重要,因为不同部门的人工成本,去向不一样。
比如,要是给那些直接参与生产、在车间里忙活的大师傅们计提公积金,他们的公积金(公司承担部分)就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你想啊,没有他们,哪来的产品?他们的人工,包括工资、社保、公积金,都得算到产品的成本里头去。所以,这时候的会计分录就是:
借:生产成本 (这是成本类科目,增加记借方)
贷: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这是负债类科目,增加记贷方)
这里的“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就是公司记的一笔“欠款”,表示公司已经确认了这笔要掏的公积金钱,但还没真正交出去,所以先挂在这里,等交的时候再冲掉。
那要是给那些在办公室里坐着,搞管理、搞行政、搞研发的,或者出去跑业务、拉订单的销售人员计提公积金呢?他们的人工成本,就不能计到生产成本里了。管理人员的,当然是管理费用;销售人员的,自然是销售费用。这都是为了公司正常运转、为了把东西卖出去而发生的费用。所以,这时候的会计分录就得这样:
借:管理费用 (这是费用类科目,增加记借方)
借:销售费用 (これも费用类科目,增加記借方)
贷: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这仍然是负债类科目,把这笔欠款总额挂上,增加記貸方)
注意看,贷方还是同一个科目——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它就像个大口袋,把所有部门需要公司承担的公积金总额都装起来。借方呢,就根据人员所在的部门,把这笔总额“分摊”到对应的成本或费用科目里去。
实际操作中,你得根据每个员工的工资基数和规定的公积金缴存比例,先把每个人的公司承担公积金金额算出来,然后再按部门加总,最后一起做上面说的会计分录。比如说,这个月,我们生产部所有员工的公司承担公积金加起来是5万,管理部的是3万,销售部的是2万。那月末计提的总分录就应该长这样:
借:生产成本 50,000
借:管理费用 30,000
借:销售费用 2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100,000
总额是10万,贷方就记10万,借方按部门分,总和也是10万。借贷平衡,完美!这就是计提公积金最核心的会计分录了,它完成了一个重要的会计动作:把公司承担的公积金,确认为当期的成本或费用,同时确认一笔对职工的负债(因为这笔钱是替职工交的)。
那个人承担的那部分公积金呢?通常来说,个人承担的公积金,在你计提工资总额的那个分录里,就已经体现在应付职工薪酬这个大科目下了。比如,你计提当月应发工资总额时,是借记成本/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而从你工资里扣的个人社保、个人公积金这些,是在发工资的时候,从应付职工薪酬——工资里头扣,转到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这些细项里去的。
也就是说,当你做上面那个核心的计提公积金分录时,主要是为了把公司承担的那部分公积金费用化。而个人承担的那部分公积金,更多是在后续的工资发放分录里,把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发数)减少,同时增加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最终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这个科目反映的是公司和个人两部分加起来的总负债。不过话说回来,很多公司的做法是,在月末计提这个公积金的分录时,直接把公司承担和个人承担的公积金总额都贷记到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里,借方则只借记公司承担的那部分费用,差额?那差额其实在你计提应发工资时,已经作为从应发工资里扣减的部分了。嗯,听着有点儿绕,但核心逻辑不变:公司掏腰包的钱,记成本/费用;未来要交出去的钱,记负债。而计提公积金会计分录,主要就是记录公司承担的这部分如何变成公司的成本/费用。
等你真正把这笔公积金钱交到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时候,那个会计分录就更直接了:
借: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把之前挂的负债给冲掉,负债减少记借方)
贷:银行存款 (钱从公司银行账户里划走了,资产减少记贷方)
这笔分录的作用,就是把之前记在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里的“欠款”给结清了,公司的银行存款也实打实地少了。
所以你看,计提公积金会计分录怎么做?说白了,就是月末把公司应该为员工承担的那部分公积金钱算出来,根据员工部门性质,把它分别记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的借方,同时在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的贷方记上一笔等额的负债。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计提动作。后面的缴费,只是负债和银行存款的减少。
别看这几笔分录看着简单,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细节可不少,比如不同基数、不同比例的计算,新入职、离职员工的处理,甚至有时候政策变动带来的调整。每一个环节都得细心,算错了数字,或者科目用错了,后面的成本核算、费用分析可能都会受到影响。而且这公积金缴存,也是国家对企业的合规性要求,不能马虎。所以,掌握计提公积金会计分录的正确做法,理解它背后的经济实质,对每个会计人来说,都是基本功,也是必须得过的一道坎儿。把这个理儿捋顺了,再看那些复杂的数字和表格,心里也就有底多了。
相关问答